和失败相比,怎么会有人害怕成功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和失败相比,怎么会有人害怕成功
文章图片
□树辉
有一则这样的新闻登上过热搜:29岁的男博士小钟(化名)突然感到心慌,不敢乱动,一个月内连续两次打电话叫救护车 。 经过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后来被临床心理科诊断为“惊恐障碍” 。
小伙子来自农村,一路靠奖学金读到博士,出国留学深造后在深圳找到工作,一直都很优秀 。 可问题就出现在工作后,他很难适应和学习时不同的状态,新闻说他一直坚持低物质消费,因和女友三观不合曾两次分手……面对突然出现的惊恐发作,媒体报道中指出的原因仅仅是我们能看到的一些现象,还有人说这是社交恐惧 。
首先需要明确,“惊恐障碍”和“社交恐惧”完全不同 。 惊恐障碍发作时往往很突然,让人猝不及防 。 有的人会有短暂晕厥,有的人会感觉心脏难受,像突发心脏病一样,一般而言缓一会儿就会好,而社交恐惧则是无法融入到正常的人际交往中,无法与人接触 。
从小钟的症状和医院心理科的诊断看,他应该属于轻度惊恐障碍,那他为什么会突发惊恐障碍呢?我们可以从心理学视角仔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
惊恐障碍发作时比较突然,但是和其他心理问题一样,也会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 心理动力学有一个核心理论——和失败相比,其实我们更害怕成功,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跟成功后的自己相处,我们不知道自己成功后要如何面对整个世界 。
和失败相比,怎么会有人害怕成功】我们看到小钟的惊恐发作是在他完成学业、顺利找到工作之后出现的,而且报道中也提到,他现在依然保持低物质消费,和上班后规律的作息相比,他更适应刻苦学习时熬夜的状态……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当然是好品质,可如果一个人凭借自己的能力取得了成功,那他就要适应成功后的环境,如果还遵循过去的习惯,抵触新的环境,那这并不是什么好习惯,甚至会在无形之中限制个人的成长,小钟就是如此 。
虽然小钟一步步走到今天靠的是他刻苦读书和不懈努力,但是当成功到来时,面对不断变化的生活,小钟还是会不知所措 。 这只是他意识层面的反应,其实潜意识里很可能对自己的成功充满了恐惧 。 你可能会纳闷,小钟拥有的一切不是偷来的,更不是抢来的,那他害怕什么呢?他害怕的是那种不熟悉感 。 大家都听说过“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心理动力学认为,和一个人过去经历的苦难、伤痛相比,更多控制一个人的是他对过去的熟悉感 。 因此我们看到很多人费九牛二虎之力走出了过去的伤痛,但是鬼使神差又会进入到一段更糟糕的关系之中 。 真正影响一个人的不是在原生家庭中受过的伤,而是那种莫名的熟悉感 。
对小钟而言,他如此刻苦的动力源自他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 然而等到他的命运被自己改变时,他却不知该怎么面对全新的生活了 。
我在媒体工作时,每年会去高校采访 。 我重点关注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大一刚入校的新生,另一部分是完成学业、即将踏入社会的毕业生 。
我发现刚上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穿着布鞋、拿着编织袋当行李箱的孩子 。 他们出身寒门却志存高远,和他们一聊,你会发现他们吃了不少苦 。 这些人在毕业后,选择就业时又会遇到一个问题,以他们的成绩明明可以选择更好的工作机会、获得更多报酬,但他们往往很保守 。
有个小伙子学医,博士毕业后被一所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相中,他兴奋不已,可是和家人权衡再三,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家近的城市 。 我问为什么这样选择,他说就为家里如果有人生病,他能照顾一下 。
后来我做心理咨询师,遇到了更多案例 。 有位来访者很有能力,但是她很难存住钱,后来在咨询中发现,她存的钱只要接近当年她父亲存的那个数字,她就会想办法花掉 。 她告诉我,父亲就是当年存到那么多钱时破产的 。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她只有十几岁,可是潜意识无法帮助她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无法帮助她区分她和父亲之间的边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