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级按照规则分为几个等级,地震分为几个等级( 二 )


1、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
2、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3、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
避震要点:
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
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
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 , 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 , 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
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 以防灰土、毒气 。
5、不要随便点明火 , 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 。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 。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

地震震级按照规则分为几个等级,地震分为几个等级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地震一共分多少个等级?一共12个级别,程度对应如下: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 , 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 , 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 , 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 , 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 , 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
扩展资料: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 , 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 。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 。
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新全球构造学说,则是形成较晚(上世纪60年代),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的一个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