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拜年慢慢成为一种负担,为什么现在的春节已经成为了负担?( 三 )


春节收压岁钱的意义3
压岁钱的意义
压岁钱是一种民俗,它能够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下来,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分析,一种习俗之所以存在,肯定是因其承担着某种社会功能 。
压岁钱承担了什么社会功能?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生活为基本模式的传统社会里,讲究的是“长幼有序”,家长们平时都很威严 。只是到了春节,在喜庆的氛围里 , 小辈们给长辈们行磕头礼,表示对尊长的敬重与祝福,长辈们则发给小辈们或多或少的压岁钱,表示对小辈们的关心和爱护 。压岁钱的施与取,像是一出热热闹闹的戏 , 既表达了共度佳节、喜庆热闹的意思,也体现了“父慈子孝”、“尊尊亲亲”的传统伦理,是对家族血缘关系的确认和对传统伦理的强调 。
压岁钱的民俗世代留传,不管是豪门大户还是平民百姓,家家户户都借此民俗长幼同乐,现在有什么理由让这种民俗消亡呢?每个民族都有如何对待传统民俗的问题 。美国的历史只有几百年 , 所以他们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自己的历史传统,如他们最重要的节日――感恩节 。日本人一年里要过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日本的大多数孩子都要行隆重的成年礼 。这些节日、礼俗大多数都是由中国传过去的.,可是在它们的发源地却早已不存在了 。
自古讲究礼尚往来 , 不管自己家有没有年幼的孩子,亲戚朋友带孩子来拜年串门,压岁红包是必须要给的 。如果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每年支出几千甚至上万的压岁钱都无所谓,而对于经济条件差的人来说,发压岁钱或许会成为新年这个喜庆的日子里“甜蜜的烦恼” 。为了换取孩子们收到红包的喜悦,也许很多成年人需要早早努力工作或者辛勤劳动为过年做准备 。12月26日在河南郑州多辆农用车停在一条隧道里面,这都是冒着严寒进城卖菜的农民大哥 。因为到市区离天亮还早,就把车停下,自己在旁边打个地铺 , 等着早市开业卖菜,在零下8度的天气隧道里打地铺,那样的感受可想而知 。这些农民大哥大部分都是五十岁以上 , 平时以种地为生,没有其它收入,子女大都在外打工 。过年前卖自己种的菜或者农作物,也是他们的唯一收入 。有的农民大哥表示不觉得这样辛苦,过年了,要给家里的孩子或者来拜年的亲戚家孩子们准备压岁钱 。给孩子压岁红包是一直以来过年的传统习俗 , 最早长辈象征性地给几元或是十几元钱,那时的孩子收到几块钱都开心无比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几十元或者一百元都已经拿不出手了 , 几百元是最低标准,还有的上千 。尤其在农村,几乎每家都会有两个孩子 , 亲戚又比较多,一到过年发压岁钱,每个孩子都不好意思少发 。对靠种地为生 , 没有额外收入的农民来讲确实是头疼的事,很多家庭吃不消,一个春节发出去的压岁钱或许是一个家庭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生活费用 。其实,在农村压岁钱成为“甜蜜的烦恼”,难逃3个原因 。进入互联网时代,过年期间人们把更多时间用在智能手机和电视上,亲朋好友间少了以往亲密的聊天时间,虽然年味变淡,但发压岁钱的金额并不会减少 。
我觉得对于小孩子来说 , 压岁钱不是一种压力,看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压岁钱,也就越就越大,那么,这就导致家人给孩子们封的压岁钱成了一种压力,成了一种钱的压力

为何拜年慢慢成为一种负担,为什么现在的春节已经成为了负担?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过年成了负担和劳累总成一种味道应该是什么味这些年每每到了过年 , 都会引发一个讨论就是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好多记忆中过年的感觉少了许多 。那么年的味道究竟又是什么呢?或许每个人的回答都会说出不同的点,比如年的味道是鞭炮声、是团圆饭、是压岁钱、是好吃的……这些点其实就是我们过往对于过年最深的印象了 。年的味道,对于有些人来讲是逐渐变淡了 , 而对于有些人来讲却成为了回忆 。之所以年味儿变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于过年的期待少了 。很多过往最多的期待在平时可以得到满足了,自然在过年真正的期待也就少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