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妈 只要母亲在,我就是个孩子,每天可以喊声“妈……”阜阳这对兄弟的话,让人泪奔!( 二 )
后来 , 张俊标的婚姻出现变故 , 工作也不如意 。 二人商量后 , 张俊标干脆放弃外地的工作 , 回家照顾母亲 , “母亲吃喝拉撒全在床上 , 护工实在难寻 。 ”
张俊飞夫妇则继续留在外地打工 , 挣钱养家 。
文章图片
“俺妈 , 我给你头发捋顺点儿!”
张俊飞有两个儿子 , 大的今年26岁 , 小的19岁 , 目前还在上大学 。 张俊标也有一个儿子 , 返乡照顾母亲时 , 孩子尚未成家 。
按照农村的习俗 , 结婚时男方要有新房 , 还要支付彩礼等 , 花费不少 。
2010年张俊飞翻盖新房时 , 同时拿出20多万元为侄子盖了两层小楼 , 样式、格局等与自家的相同 。
几年后 , 张俊飞又把自家和侄子的楼房加盖为四层 , 样式、格局依然相同 。
2018年 , 张俊飞与二哥一起给侄子提了亲 , 举办了婚礼 。 如今 , 侄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女儿 。
提及此事 , 门楼村村民直翘大拇指 , “张俊飞对待侄子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亲 。 ”
村民的夸奖 , 张俊飞有些不好意思 。 照顾瘫痪的母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 脏累不说 , 还要细心 。
文章图片
张俊标给母亲准备第二天要用的棉签
母亲因为长期卧床 , 身上长了褥疮 。 以前伤口有碗口大小 , 医院都感到棘手 。 这些年在张俊标的精心照料下明显好转 , 肌肉组织开始恢复 , 目前伤口已缩至一元硬币大小 。
“二哥膝前行孝 , 我们夫妻二人得解除他的后顾之忧 ,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 ”
身上有力气 , 心里有希望
只要母亲在 , 我和哥哥就还是个孩子
“弟弟和弟媳也不容易 , 这些年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许多 , 尤其是我弟媳 , 不仅要操心自己的两个孩子 , 还要操心家里的老人以及我的儿子和孙女 。 ”说起张俊飞夫妇 , 张俊标忍不住流泪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母亲瘫痪在床 , 大约两天半就需要一桶奶粉 , 每天还要换三次尿不湿、尿片等 , 再加上医药费等 , 每天的开支五六十元 。
2019年父亲又查出患有食道癌 , 前前后后在北京治疗3个月 , 花费20多万元 。 张俊飞夫妇多次往返在北京和颍上之间 , 毫无怨言 。
母亲的病情并不稳定 , 几年来已多次病危 , 被紧急送往医院 。
在医院 , 亲友和医生均曾向张俊飞建议 , 劝他放弃抢救 , 但是 , 张俊飞均未同意 。 他说 , 只要母亲还在这个世界上 , 他和哥哥就是孩子 。 在外辛苦一天回到家中 , 他们可以到母亲床前看看 , 摸摸母亲的脸 , 拉拉母亲的手 , 喊一声“妈妈” 。
文章图片
母亲不会说话了 , 但会紧紧拉住儿子的手
张俊标牢牢地记着弟弟的这句话 。
每当自己感到劳累和厌倦时 , 他总会在心里默念弟弟这句话 , 然后回想起小时候自己放学回家 , 还没推开家门就喊“妈妈”的情景 。
于是 , 张俊标身上便有了力气 , 心里也有了希望 。
乌鸦反哺 , 兄弟俩好样的!他们现在用注射器喂母亲 , 不就像父母用奶瓶喂养孩子一样吗?
“20年了 , 谁家孩子能做到这份上?”“在俺们村 , 大伙对他们一家有目共睹 , 都是那么孝顺!”在门楼村 , 村民们提起张俊标、张俊飞 , 都忍不住夸赞道 。
75岁的罗松叶告诉采访人员 , 他和村里的老伙伴聊天时 , 张俊标兄弟的孝行是必聊的话题 。
“久病床前无孝子 。 老人生病不可怕 , 怕的是久病不起 , 消耗子女的财力和精力 。 他们兄弟给年轻人做了一个好榜样 。 ”一位老太太对采访人员说道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大寒 等一场雪停,等一朵花开,只要心存热望,寒尽就是春生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怎么放下一个很爱的人,如果你还没放下,不妨也可以看看
- “抠门9年”攒下两套房,真正的人间清醒是这样吗?
- 小熊与白生文字中一样的句子:花自向阳开人终向前走,是巧合吗?
- 爱上你 如何让女人爱上你?这个“稀缺能力”,普通男人要学会
- 备胎 “我有备胎,等玩够再嫁也不迟”女人自信过头,想嫁才知已成笑话
- 渣男 《2022年渣男语录合集》:“既不成全你,也不放过你”
- 过年 “你媳妇回娘家过年,咱家20来口人的年夜饭谁做”“我没媳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