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是什么意思,互联网金融又称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这是两个一个意思吗?( 四 )


这种“技术—经济范式”强调金融与技术、社会制度的多重交互关系 , 在宏观层面,技术革命与金融危机之间存在因果机制,这些机制源于:第一,成批出现的技术变革催生技术革命,使得全社会生产结构得以现代化;第二 , 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在职能上是分离的,二者通过不同手段谋求利润;第三,相对于在竞争压力下比较有活力的技术经济领域,社会制度框架更有惰性 , 可能成为变革阻力 。这些动因及其导致的机制性效应,意味着金融与科技的耦合具有无限复杂性和不可预期,创新的结果并不绝对是正面的 。为此,佩蕾丝建立了一个动态非均衡模型 , 用以表述和揭示从技术创新扩散的微观基础到科技与金融互动的宏观现象 。通过近两百年的五次技术革命中重复出现的技术扩散和金融危机,以及大量技术变迁与金融创新协同的事例,发现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发展和传播均倾向于刺激金融领域的创新,同时也得益于金融创新产生的动力,技术革命中要求最苛刻的先行领域恰恰也正是金融行业 。
创新效应的“迭代”:对国别差异和增长动力的深层理解
作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另一建树 , 库兹涅兹(Kuznets,1971)认为,国家经济增长是“向它的人民供应品种日益增加的经济商品的能力在长期上升 , 这种能力的增长是基于技术改进,以及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调整” 。这个定义的经典意义在于指明了经济增长的结果和动力,同时增加了比“卡尔多事实”更为丰富和更加重要的变量 。在此基础上,他总结了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征,即“库兹涅兹事实” 。其中 , 特别指出,发达国家借助强大的技术力量,尤其是运输与通讯的革命,将世界建构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统一的世界” 。在这个统一的世界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程度与日俱增 。希克斯(Hicks,1950)的“工业主义”认为 , “库兹涅兹事实”的主要贡献正是在揭示这种国别差异的同时,提出了“作为技术进步之基础的现代科学的出现”并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 。有意识地向技术创新投入大量资源,使得科学演变为经济生产技术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确实发生在近代工业化之后 。此前 , 直至20世纪30年代,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都没有被重视,即便有所提及 , 也是次要的和从属的位置 。
显然,在逻辑上,增长动力与国别差异的事实形成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关联 。后来的实践愈加证明,技术创新及其为技术创新服务的,包括金融在内的制度性安排和市场化机制对经济增长的动力生成及创新效应的“迭代”产生了相当直接的影响 。甚至,可以据此从各国经济增长的结果回溯至过程的评判,即所谓经济建设的路径选择问题,不同路径对应了不同社会体制、市场结构及产出效率 。在很多经济学家的观察视野里,在众多的变量和参数中,除了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及边界调整 , 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交互协同成为最重要的效率标准之一 。
 因应于创新的研究框架: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逻辑演进
继续使用“结合”或“融合”来描述金融与科技的关系,已不足以精准界定或充分展示二者之间这种关系的复杂程度 。尤其是近些年高歌猛进的金融科技的“颠覆式”发展,此前主要针对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科技金融”研究框架 , 在更为宏大的范畴和视角上的追求面前,便显得有必要在既有的认知和理念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正和革新,以进一步适应和彰显实践进展对理论诠释和指导的迫切需求 。这也是科技金融事业进入新时代被赋予的新使命,对其理论解释能力和政策协同效率的期许和提升成为关键所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