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是什么意思,互联网金融又称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这是两个一个意思吗?( 六 )


诚然 , 对金融与科技交互关系的观察是从两个维度展开的 。关于科技金融的理论研究及政策实践,实际上始终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科技发展的全程轨迹 。科技金融并不等同于小微企业或中小企业融资 。但是,何种形式的金融体系才能最有效地支持和服务于科技创新?不同禀赋的科技创新行为需要政府与市场采取何种体系化的制度逻辑才是最有效率的?这些看似在发达经济体可资借鉴的问题 , 对于我国真正贴切可靠的“标准答案”实则一直处在探索和修正之中 。
另外,对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的争论从未中断过 。这实际是质疑金融及更多的创新性资源配置应重点支持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的问题 。熊彼特认为,垄断利润可以成为创新激励 , 因此大企业的创新动机和优势更为显著,德国与韩国的经济实践也确实表现出大企业集群的创新优势 。但是,也有更多的证据表明,世界各国的小企业正在成为吸纳技术创新的主力 。例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6)针对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科技创新趋势进行研判,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加速崛起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正在颠覆世界 , 而一些传统大公司将随之逐渐衰落 。显然,对这些理论分歧和政策争论的证伪,其是非曲直的现实意义相当重大 。
瞄向效率改进的交互价值:在于提炼经济机理的规律性经验
交互的效应:协同发展的制度逻辑
从长期来看,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效率 。相对于一般化的金融工具、组织和制度,我们更强调专注于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及因应于科技创新的金融创新,即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 。
制度性供给在交互协同中的重要意义
按照演化经济学的结论,创新意味着要素调整及产业结构的变化,要通过产业变迁、效率优化及协同发展来实现经济赶超,就应当重点研究宏观经济结构的动态规律及其对制度性供给的条件诉求 。分工导致产业形态的异质性,是进行结构性分析及逻辑推演的现实基础 。在这种分析和推演的进程中,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交互进而协同的必备条件和直接结果 。因为,二者的交互并不总是以正向发生的,与之并行的制度性供给所发挥的约束、矫正、引导和激励效用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 , 一个效率低下的金融市场体系对实体经济乃至科技创新的支持性服务显然是欠缺的甚至是阻碍其发展的;同样,滞后于交易、支付、风险识别及控制等诸多金融需求的科技发展也无法为金融创新提供及时到位的技术支持;从科技金融到金融科技的产品化阶段 , 囿于阶段性的市场领先和存货出清考虑,后者的创新优势反倒会在一定时期内形成新一轮创新的反向阻力 。只有在趋向协同的演进中,金融在支持科技创新的同时,本身的组织形式、业务模式、风险管理等也因科技创新而改变,实现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正向交互 。在制度逻辑上,形成了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推力”与“拉力”共生的螺旋式循环,在这种循环演进中,金融与科技以最大可能趋向动态平衡的协同发展 。
科技金融的制度化供给内涵
很显然,在上述统领意义的制度逻辑中,金融与科技的协同与制度化供给是紧密关联的 。分开来看,作为该框架的子系统,科技金融体系自身的制度化建设同样重要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计划分类改革为科技金融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制度空间,应充分利用科技部门自身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最大限度地呼吁和争取国家层面和相关部委的各类基金和财税倾斜,积极调动各种市场力量,以共享经济的理念精髓和互联网技术的特有优势,构造政府与市场、各种社会力量的协同共享平台 。基于不同资金属性的产品定价和风控机制,有效协同科技财政、科技信贷和科技投资的积极作用,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有机结合的资源一体化平台 。建立并完善以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机制为主导,以银行、券商、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担保公司及融资租赁、保理等金融、类金融机构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为依托,主要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创业资本、银行贷款、融资担保、科技保险和上市辅导等全程金融服务的多元化资源组合 。以政府资金示范引导、社会资本为主力,兼顾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选择规律,逐步构建来源广泛、进出及组合自由、充分体现市场意志的体系化资源聚合及分享平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