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屑遇明火会不会产生粉尘爆燃,哪种粉尘不会发生爆炸( 二 )


粉尘爆炸的基本原理
一般比较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粉尘大致有铝粉、锌粉、硅铁粉、镁粉、铁粉、铝材加工研磨粉、各种塑料粉末、有机合成药品的中间体、小麦粉、糖、木屑、染料、胶木灰、奶粉、茶叶粉末、烟草粉末、煤尘、植物纤维尘等 。这些物料的粉尘易发生爆炸燃烧的原因是都有较强的还原剂H、C、N、S等元素存在,当它们与过氧化物和易爆粉尘共存时,便发生分解,由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或者气体量虽?。?但释放出大量的燃烧热 。
例如,铝粉只要在二氧化碳气氛中就有爆炸的危险 。粉尘爆炸的难易与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环境条件有关 。一般认为燃烧热越大的物质越容易爆炸,如煤尘、碳、硫黄等 。氧化速度快的物质容易爆炸 , 如镁粉、铝粉、氧化亚铁、染料等 。容易带电的粉尘也很容易引起爆炸,如合成树脂粉末、纤维类粉尘、淀粉等 。
这些导电不良的物质由于与机器或空气摩擦产生的静电积聚起来,当达到一定量时,就会放电产生电火花,构成爆炸的火源 。通常不易引起爆炸的粉尘有土、砂、氧化铁、研磨材料、水泥、石英粉尘以及类似于燃烧后的灰尘等 。这类物质的粉尘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不易燃烧 。但是如果这类粉尘产生在油雾以及CO、CH4、煤气之类可燃气体中 , 也容易发生爆炸 。
粉尘的爆炸可视为由以下三步发展形成的:
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
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
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汽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 。随着每个循环的逐次进行 , 其反应速度逐渐加快,通过剧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 。这种爆炸反应以及爆炸火焰速度、爆炸波速度、爆炸压力等将持续加快和升高,并呈跳跃式的发展 。
粉尘爆炸的五个要素
这些粉尘只需满足5个条件,即很有可能发生爆炸:可燃性粉尘、助燃气体(一般指氧气)、点火源、扩散(形成粉尘云)、受限空间 。
扩散后形成的粉尘云在达到一定浓度后,只要接触火星就会快速燃烧,刚开始是爆燃,粉尘之间的能量快速传播,一定时间后压力升高,就会产生爆炸现象.而这个粉尘云爆炸完了,会传播到另一个粉尘云,其间地面上的粉尘也会被气流扬起来发生二次甚至多次爆炸.所以一般的粉尘爆炸事故死亡人数都比较多 。
粉尘爆炸主要有两大特征:
第一,平时使用中似乎没有爆炸危险性的物质(例如:木材、金属、食品等)处于微细粉尘状态时,也会具有潜在的爆炸危险性.从以往的事故案例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事故是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粉尘在微细状态下的爆炸危险性,才酿成了爆炸惨剧.
第二,粉尘爆炸一般是“副产物”.因某种原因发生一次爆炸(例如:燃气泄漏导致的燃气爆炸)时,其压力波将席卷地面、生产设备上堆积的粉尘,形成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遇到火源后,产生粉尘爆炸(二次爆炸).更为严重的情况下,二次爆炸产生的压力波还会卷起周围堆积的粉尘,引发三次、四次等连锁性粉尘爆炸.如果爆炸后并发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将会更大.
2010年2月20日 , 美国CTA隔声材料厂发生树脂粉尘爆炸,导致7人死亡,37人受伤
2013年2月8日,美国皇家糖厂发生爆炸事故,事故共造成14人死亡 , 36人重伤
可燃气体和粉尘爆炸的基本原理为:热能向粒子表面供给高温,受热分解和干馏作用的影响,粒子表面分子转化为气体,分布于粒子周围 。当粒子周围气体与空气混合之后,一旦遇到明火或高温,便会燃烧 , 进而加快粉尘分解速度,向空气扩散更多的可燃性气体 , 积攒更多的燃烧热量,当热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爆炸 。粉尘爆炸实质上属于气体爆炸,其爆炸过程都是在气相状态下完成的氧化反应,粉尘周围气体氧化放热速率通常受质量传递速度、颗粒扩散程度、外界氧气量等因素的影响,该速率一般小于颗粒表面氧化速度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