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期间可以问早上好吗,冬至需要问候吗( 二 )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民俗专家表示,冬至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其节日习俗传承已近3000年 ,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大如年”,冬至又被称为“亚岁” , 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意思是仅亚于过年 。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 。过了冬至以后,白天逐渐变长 。
冬至日是“数九”的第一天 。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冬至起源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 。后来实施夏历 。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
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 , 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 , 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 , 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 , 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
冬至民俗
祈 福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 , 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
贺 冬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 , 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
祭 祀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 , 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 , 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
冬至饮食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时光匆匆,冬至不吃,更待何时?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这里是否有你家乡的味道?
饺 子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
相传医圣张仲景他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 , 他看见南阳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 , 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吃饺子这种习俗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