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传统习俗,云南过年习俗( 二 )


说到年三十的团圆饭,就不得不提“猪八碗” 。农村里杀了年猪的往往都会按传统做出琳琅满目的佳肴,有千张肉、炸黄条、煮白肉、宫爆肉、回锅肉、小炒肉、红烧肉等 , 统称“猪八碗” 。虽同为猪肉,但是因为做法不同,因此吃起来也不会生腻 。
年夜饭
除了“猪八碗”以外 , 鱼、长白菜和青蒜都是必不可少的 。年夜饭的餐桌上必须有鱼,并且最好是一条完整的.鱼,寓意年年有余 。长白菜可以和萝卜一起煮,萝卜切成圆片,类似铜钱形状 , 若是谁吃到萝卜就相当于吃到了铜钱,那是一个好兆头,而长白菜则意味着“长命百岁,常吃常有” 。青蒜炒肉则意味着要对过去的一年进行“清算”和整理 。但是,这天晚上唯独不吃的就是苦菜 。这些菜肴,皆是取其谐音,并非迷信,不过是讨一个好彩头之意 。
年终守岁 彻夜不眠
年三十晚上是全家大团圆的好日子,这种团圆比中秋节更加隆重,因此全家人(除了小孩)是不睡觉的,这也叫守岁 。守岁其实是“守祟”,传说是因为有一种叫“祟”的怪物专吃小孩子的心肝,大人们为了守护小孩,不得不彻夜不眠 。
“从下午五六点到子夜12点,人们就开始不停地放鞭炮,气氛十分欢腾热闹 。放鞭炮的习俗也是源自对‘祟’的驱赶 , 不过鞭炮里的硫磺对驱赶鼠害虫疫也有一定的作用 。”周家骅说出了自己对于鞭炮的看法 。
另外 , 在守岁的这一晚 , 街头会有舞龙耍狮的表演供市民们欣赏 。据周家骅回忆,舞龙最多的地方是桃源街和青云街,龙灯队爱在这些人多热闹的地方表演 。“当年耍得最好的龙狮队要数‘两广消防队’了,那些大狮头憨态可掬 , 摇头晃脑地十分招人喜爱 , 几乎每一家门口他们都要去舞一下 。”周家骅说起来还是神采飞扬,仿佛还置身于小时候龙飞狮斗的欢天喜地里 。不过 , 他似乎也有几分遗憾:“不过,因为小时候家境不好 , 为了免去给龙狮队放鞭炮和发红包,我们只能关起门来,从门缝里偷看表演 。等到人家走远了以后,我们才敢开门观望 。”旧时因为没有其他娱乐条件,看龙狮大赛几乎是老昆明人最愉快的事情了 。
大年初一 不能花钱
大年初一一大早,首件事就是“翻梢”,昆明人在备置年货的时候会挑一根长长的甘蔗,带回家倒置在门后,进行“封门”,待到大年初一一早将其翻梢 , 取“在新年收入翻梢”的意义 , 这也是昆明这边最为特别的一个年俗之一 。而家里妇女一般会早起蒸米糕 , 米糕最表层是红糖,吃米糕寓意年年高 。而大部分人早起会到圆通山看日出,周家骅说:“过去站在圆通山上一望无垠,能看到天边 , 很多人都是去迎接新年的第一缕光 。”
甘蔗翻梢
初一当天会吃得比较节省 , 老风俗规定那一天不能动火、不能动刀、不串门、不走亲戚、不惹是非、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特别忌讳“死”字 。而在饮食上,午饭吃糖煮饵块,有的家庭还会放上白酒或者蛋花 , 意思就是甜甜蜜蜜,几十年过去了 , 周家骅老人至今依旧保留着这个传统 。除了年糕和糖煮饵块 , 这一天都是吃现成的食物,也就是大年三十剩余的饭菜 。另外,初一不能花钱,老的说法是初一花钱 , 一年都在花钱 。总体说来,大年初一给人一种很俭朴的感觉 。“初一是一年中最节省的一天 。”周家骅说 。
大年初二 走亲访友
昆明人从初二开始就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 饮食上则吃得更为丰富,主妇们把年前备的年货能用的都拿出来大显身手,有兔子、鹅,甚至海鲜 。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炒饵块 。炒饵块,也就是“大救驾”,需要有鸡蛋、木耳、韭菜、番茄和火腿等配料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