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据研究表明 , 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 , 能否懂得包容别人 , 更多地取决于在童年时期 , 是否能够对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足够正确的理解 。
我们都知道 , 人和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 离不开彼此之间的包容和理解 , 而人之所以能够有这种人际交往的处理方式 , 其实源于对自己与外界环境有一种合情合理的理解方式 。
本文图片
于是乎 , 心理学有这样一种推论 , 即:幼年时期 , 跟着外婆一起长大的孩子 , 在走入社会之后 , 比跟奶奶一起长大的孩子 , 更懂得包容 。
判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 , 主要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幼年时 , 能不能正确理解自己与环境和他人的关系;二是幼年时 , 不能正确理解什么是爱的索取和付出;三是幼年时 , 是否生活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环境下 。
从健全心理三大要素考虑 , 幼年时跟外婆长大的孩子 , 相比于跟奶奶长大的孩子来说 , 更懂得包容 。
本文图片
一、跟外婆长大的孩子 , 能正确理解环境和人的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 , 一个人的行为 , 其实源于他对自己身处环境与周围人之间关系的理解 。 举个例子 , 如果一个人通过各种方式 , 了解到自己是身处环境的中心 , 周围的人都以自己为焦点 , 那么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 。 这样的人 , 在对外交往时 , 就会显得自以为是 , 看起来好像目中无人 。
与之相反 , 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身处的环境 , 并不是周围人的焦点 , 那么就不会形成自我中心的人格 。 这样的人 , 在对外交往时 , 就会更多地体谅别人、理解和尊重别人 。
为什么说 , 跟外婆和奶奶身边长大的孩子 , 对周围环境和人的理解会不同呢?这是因为外婆跟奶奶对孩子的态度存在差异 。
本文图片
二、外婆跟奶奶的界限不同 , 造成照顾孩子的方式不同
很多人都会发现 , 外婆和奶奶对孩子的感情认知存在差异 。 在奶奶来看 , 孩子跟自己有血缘关系 , 将孩子作为自己的一部分 。 这种认知就会造成孩子无法产生区别意识 , 会产生无法有效区分和奶奶之前关系的情况 , 产生在心理学中所说的“共生体情节” 。
产生这种共生情结后 , 奶奶和孩子两个人 , 都会因为一种无形的共生关系 , 造成分不清彼此关系的状况 。 在这种情况下 , 孩子和奶奶无法区分 , 两个人谁都离不开谁 , 彼此是互相的支撑 。 而在这种关系下长大的孩子 , 当然不会有包容和尊重的情绪 。
本文图片
而外婆则不然 , 在她看来 , 孩子是一个全新的生命 。 对于外婆而言 , 孩子是独立于她之外的 , 是需要暂时照顾的一个个体 。 在这种认知情感下 , 外婆在照顾孩子的时候 , 会有明显的界限感 。
而孩子在这种有界限感的环境下 , 也会意识到与外婆两个人之间的独立性 。 在这种认识下长大的孩子 , 不会产生自己是世界中心的情绪 , 能够更容易理解与他人交往的关系 , 也能更早地、更清晰地产生理解、包容和尊重他人的认知 。 因为 , 外婆不会溺爱孩子 , 所以也就让孩子更早地学会了尊重他人 。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明显的差异呢?因为两种照顾方式下 , 造成孩子对爱的索取和付出的理解不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只有自己变得优秀了,其他的事情才会跟着好起来
- 心理学家|男人在哪个年龄阶段,最离不开女人?心理学家的答案很统一
- 心理学家:没事胡思乱想是一种病,得治
- 本文转自:鲁南网山东淄博的小陈跟朋友一起去吃海底捞火锅 山东女子吃海底捞,却被服务员相中当儿媳?网友:可怜天下父母心
- 艺伟|只因爸爸太偏心,积极上进的女儿突然回家啃老,跟哥哥争房子
- |坐拥3500万粉,知名美食博主宣布大号停更,疑似跟老团队闹掰
- 亲妹妹 亲妹妹要嫁我前夫,我妈边准备嫁妆边说“你是姐姐,别跟妹妹计较”
- 不要再跟我说什么逆袭了:普通人,一生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逆袭
- 2022,跟对人,走对路,做对事!
- 妻子|丈夫半夜胃痛,妻子叫救护车却不跟去医院:钱他有,我明天要上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