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节的意义,春节习俗的意义是什么?( 二 )


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 。随着新兴消费观念的不断涌现 , 春节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大年”,更是一个拉动市场经济动力的“快门”,人们开始从传统的节日忙碌转向新的庆贺潮流 。
“春节经济”为老百姓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尽管大家不可能等到新年才有新衣穿、才有美食享用,但置办年货、孝敬长辈、关爱晚辈,依然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节日传统
春节的意义,在于团圆与和谐 。外出远门的的人无论离家多远都要回家过年 , 因此春运每年都是热点话题 , 春节是中华民族团圆的节日,几千年来已经融入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 。春节文化内涵中的和谐,首先是每个人都要心情舒畅 。我们常说:"新年快乐 。
它不仅仅代表着祝福,更是中华民族集体人格的体现,希望每个人都能快快乐乐、和谐相处,与家人、亲友、邻居、同事保持和谐 , 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只有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里,才是快乐的幸福的 。可以说,春节就是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剂 。
扩展资料:
春节 ,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 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
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 。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节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 , 而正月上旬或中旬 , 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 , 农历的正月初一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 , 称之为“大年三十” , 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春节又称之为过年 。
过年的浅层意义:春节是中国最重要、隆重的传统节日 , 它是人们阖家团圆的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子民们各自回家与亲人欢乐团聚的日子,大家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共同期盼新年的美好生活,送上彼此最真挚的祝福 。
过年的深层意义:春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 是中国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是华夏儿女们的重要精神寄托,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社会伦理观念 。这么重要的一笔“遗产”,作为当代的进去青年,我们不能不重视或者任意地丢弃 。
对于孩子来说 , 过年就是漂亮的新衣裳,好玩的鞭炮,大人们的压岁钱,可口的糖果,各种各样的好看的节目 。。。
对于一般的成年人,过年是一种重要的节日,是忙碌工作后的放松和快乐生活的享受,是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重要时刻 。
对于农民工,过年是鼓着腰包回家与家人团聚 , 是衣锦还乡的重要时刻,是消除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 是丢掉同家人分开之煎熬的美丽瞬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
对于海外华人华侨,过年是一种乡愁的寄托 , 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重要形式,是对自己骨子里血液的肯定,是与其他民族骄傲的分享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