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说,灯节的出现也与古人对火的崇拜有关 。汉代,人们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虫赶兽 , 从而演变成以后的火把节 。因此从汉代的持炬驱疫到唐代热闹非凡的灯节,中间还有一个火把节的发展过程 。这一节俗,直到今天还被祖国西南少数民族兄弟保存下来 。他们在火把节这天,歌舞以乐神 , 表现了对火的崇拜 。通过各种形式,驱邪逐鬼,熏田驱虫 , 希望减轻虫害,获得好收成 。时至今日,江苏兴化一带,每至元宵节,百姓不燃灯、观灯,而是点火把、舞火把,而城镇乡民当然是看火把了 。他们有的用芦柴,有的用树枝等,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着火把在田头、晒场翩翩起舞,十分壮观 。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 , 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 。苏征安息,蜡出龙川 。斜晖交映,倒影澄鲜 。"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 。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 。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 , 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 , 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 , 热闹非常 。到唐代,统治者更重视观灯,并把燃灯时间作为制度固定下来 。唐睿宗时曾在长安宫城外架起一座高二十丈的"灯轮",上面缠着彩色丝绸,装饰金玉,悬挂五万盏灯 。皇亲贵族们也制作大型"灯树" 。诗人崔液写有"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的佳句 。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 。以后历代引以为例 。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 , 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 。"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 。"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 , 百里灯火不绝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 , 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 , 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 , 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我国最长的灯节,清代 , 还在乾清宫设鳌山灯,元宵灯节依然盛况空前 。
历代诗词中对元宵盛况多有描述,辛弃疾的《青玉案》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 ,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灯人阑珊处 。
描写了京都华苑元宵佳节.繁华熙攘.满城花灯,满街游人,鼓乐杂耍 , 通宵歌舞的热闹景象,元宵灯节,因倾城出动,这也给有情的恋人们提供了理想的相会良机 。在唐宋,闺中女子,一向禁止外游,可在元宵节前后,开戒弛禁,青年男女盼此良辰,乘机相约幽会,结伴出来观灯 。在灯火稀疏之处 , 郊外名胜之地,都有深闺妇女的芳踪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鬣狗为啥怕雄狮不怕雌狮,鬣狗为什么怕雄狮不怕雌狮
- 元宵节的习俗和寓意,元宵节的寓意和象征
- 元宵节的习俗和意义,元宵节寓意 元宵节主要意义是什么
- 太阳总是直射地球的赤道吗,为啥在春分时,太阳会直射赤道呢,太阳不是一直直射
- 海豚为啥追逐游轮,为什么海豚要追逐游轮?
- 刺猬是什么仙,刺猬为啥叫白大仙?
- 元宵节是不是古代的上元节,上元节是元宵节吗
- 古代的情人节叫什么,元宵节是什么节日
- 元宵节有什么寓意,元宵节的美好寓意
- 抵押车能开一辈子吗,抵押车为啥只能开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