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保持“分享欲”( 二 )


原来,一次次的冷落对付,早已把她们变成了两条平行线 。
就像《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一书中说的:
“曾经迫切地想与一个人好好聊聊,却发现共同的话题更换了无数遍,都被无数个‘哦’‘好吧’打败 。”
其实,友情如此,亲情、爱情亦然 。
当你不再热切地回应父母的唠叨关心,甚至把朋友圈对父母设定分组时,所谓血浓于水的父女母子一场,早已变成不断目送背影的渐行渐远 。
当你不再有一搭没一搭地与爱人聊天,不再有你在闹、我在笑的默契时,曾经死生契阔的不离不弃,转眼成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无语凝噎 。
“雪怕太阳草怕霜,人怕冷漠心怕伤 。”
人生海海,请珍惜那个愿意与你分享的人,和那颗愿意跟你分享的心 。
因为一颗心,被凉久了,会冻成冰的 。
一段情,被辜负多了,会磨灭成灰的 。
一个人,被冷落长了,更会转身成路人的 。

人与人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保持“分享欲”
文章图片

人与人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保持“分享欲”
文章图片
好的关系,要常常“分享”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长着香肠嘴、痞子脸的街道小工,爱上了清秀端庄的报社姑娘 。
一见面,小伙主动求爱,姑娘却被他的长相“吓”退了 。
可小伙并不气馁,频繁地给姑娘写信,喋喋不休地分享生活见闻、所思所想,还有无尽的相思:
“我中午喝得大醉,被头儿当场点名 。”“你妈妈不喜欢我 。”“我今天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飞飞飞,你快飞回来……”
在一封封书信的倾诉中,姑娘读出了小伙非凡的才华学识和幽默的性情,也感受到了他那炙热的爱和深情 。
于是,姑娘开始回信 。
家事、心事、工作事,无所不谈,两人的心也越来越近 。
最终,他们谱写了一段浪漫到飞起的爱情 。
他们就是王小波与李银河 。
最令人向往的是,他们如挚友般的倾诉和勉励,既收获了爱情,也成就了彼此的事业 。
正如约翰·贝曼博士所说:
“彼此接纳、关爱、欣赏、倾听和支持,感情就能更加积极,更有活力 。”
分享的实质,就是在接纳、倾听中建立连接和共鸣,从而加深感情 。
但要做到真正的“分享”,首先你得学会“分”,对方才愿意“享” 。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同频共振,真心要留给对的人
《史记》有言:
“道不同,不相为谋 。”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理解懂得 。
真正对的人,一个眼神就能传递万千情意;一个表情就能全然明白言外之情 。
但鱼儿接不住飞鸟的灵魂分享,山和水不会碰出动人乐章,因为他们频率不同 。
想要建立一段苦乐同享的关系,就必须找到同频共振的那个人 。
唯有频率相同,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的优雅 。
唯有真正懂得,才能理解相互闲聊中的山河万里 。
2.有分有享,感情才能历久弥坚
心理学有个“曝光效应”,也称熟悉效应,是指一个人在人面前曝光越多,相互成为密友的概率越大 。
因此,一段关系的维护,通常需要你来我往的曝光,双向奔赴的熟悉 。
即使分享时不是秒回,但一定会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
正如苏芩说的:“所有因果,不过是场互动 。”
有分有享,感情才能相伴长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