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工大退学,只靠400元低保度日,数学天才刘汉青经历了什么?

我觉得你像一个一辈子都得走在路上的香客 , 孜孜不倦地寻找一座完全不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神庙 。 ——《月亮与六便士》
走近刘汉青 , 这个曾经人们口中的天才少年 。 或许很多人都会被这样一个事实所震惊:这样一个衣衫褴褛、落魄潦倒、仅靠400元的低保维持生活的人又怎么会是一个曾经的天才少年呢?
刘汉清 , 江苏泰州戴南镇双沐村人 , 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户家庭的他于1980年 , 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 年仅16岁 。 刘汉青成为了村里面的骄傲 , 也成为了村里面的神话 。 神童、天才这样的称呼对于当时的刘汉青而言真是当之无愧的 。 在那时候人们眼中 , 刘汉青必定前途无量 。

从哈工大退学,只靠400元低保度日,数学天才刘汉青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终将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 在这样的设想之下多少人对刘汉青抛出了期待与羡慕的目光 。 可谁曾想到 , 在1985年的夏天 。 刘汉青以一个痴人的形象从哈工大退学回家 。
人们不敢相信与眼前的事实 , 这个天才少年为何从此落魄 。 长发披肩 , 胡子拉渣 , 终日将自己关在一个小平房里与一堆不知是何的手稿与书籍为伴 。 从此刘汉青再也不是人们心中的天才少年 , 无数的质疑声、嘲笑声像海水一样将刘汉青淹没 。
鲁迅在《自嘲》中这样写道:“运交华盖欲何求 , 未敢翻身已碰头 。 破帽遮颜过闹市 , 漏船载酒泛中流 , 横眉冷对千夫指 , 俯首甘为孺子牛 。 躲进小楼成一统 , 管他冬夏与春秋 。 ”

从哈工大退学,只靠400元低保度日,数学天才刘汉青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这首诗用来比喻刘汉青的生活或许再贴切不过了 。 刘汉青;承载着千万人的不解与嘲讽 , 拉低了帽檐、躲进了小楼、带着一份执念于希望躲进了属于自己的这个小楼 。
“我知道我的病早已严重起来 。 我是病入膏肓了 。 细菌在吞噬我的肺腑内脏 。 我的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 。 我的身体确实是支持不了啦!唯独我的脑细胞是异常的活跃 , 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来 。 我不能停止……”
其实在刘汉青还未步入大学之前 , 就已经读过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 便开始对数学充满了兴趣 。 或许这便是刘汉青和《哥德巴赫猜想》的缘分的开始 。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
人生在世 , 有的人光彩夺目 , 有的人选择平凡 。 可是刘汉青 , 他选择了一生的落寞萧瑟 。 年过五十的他 , 至今依然是独自一人 。 每月的收入仅仅是一份400多元的低保 。
初见刘汉清 , 虽然显得憔悴落魄 , 但是在他白皙的面庞上依然可以透过一副近视眼镜看到他眼中的深邃与睿智 。 对于刘汉青来说 , 生活要求其实不高 。 每月400多元的低保也许足够 。

从哈工大退学,只靠400元低保度日,数学天才刘汉青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刘汉青没有工作 , 也做不了农活 。 刘汉青他不愿意将自己的时间用在生活的琐事之上 。 只是对于这个年纪的他来说 , 至今都未曾有一个家 , 也不能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 。 我们不知道这样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是不是太过于清贫 , 只是眼前的刘汉青 , 然人觉得议论都显得十分的残忍 。
曾经有人介绍刘汉青到县城里面的工厂车间工作 , 或许刘汉青在哪里可以找到一个用武之地 。 可是刘汉青在待了一周以后便拒绝了 , 原因是这样的环境会影响到自己的思考 。 说到这里 , 不禁为刘汉青担心起来 。
这个曾经的天才少年 , 用尽大半辈子的时间都在研究《哥特巴赫猜想》 。 他的研究到底能否有一个结局 , 这样的日子究竟还要走多久 。 在刘汉青的研究生涯中有这样两件事情对于他来说什么重要一件事情是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