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心理师 「只想剪头却花了五千办卡」:被《女心理师》戳到了( 二 )


只有当他们被别人接受、被需要、被赞赏的时候,讨好者才会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 。

女心理师 「只想剪头却花了五千办卡」:被《女心理师》戳到了
文章图片
2. 没能充分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很多讨好者的童年都只感受到了“有条件的爱” 。
只有当他们听话时,父母才会表扬他们 。如果他们所做的不合父母的心意,父母会不满、生气 。当他们明显违背父母的要求时,甚至会受到责备和惩罚 。
长此以往,为了得到父母的爱,避免被拒绝或抛弃,很多孩子试图变“乖”,而“乖”意味着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 。他们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转而去努力实现父母对他们明确提出的、或隐含的期望 。
【女心理师 「只想剪头却花了五千办卡」:被《女心理师》戳到了】就像剧中的莫宇一样,当他遇到挫折时,父母没有给他恰当的回应与支持,渐渐地,他们就学会了通过迎合别人来获得爱,同时也形成了错误信念:我是不可爱的(unloved),我不值得被人无条件地关爱 。

女心理师 「只想剪头却花了五千办卡」:被《女心理师》戳到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女心理师》
03
如何停止讨好?
我们也整理了一些方法,希望可以帮到被自己的“讨好行为”所困扰的人:
1. 承认并了解自己正在讨好
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讨好模式中,是停止讨好的第一步 。
尝试列出自己曾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讨好别人? 讨好时自己的感受和结果又是怎样的?
这可以帮助讨好者在以后碰到相似情境时,给自己一个警示 。
2. 关注自身,设置边界
试着察觉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他人希望你怎样” 。
但如果一开始你就问自己“我想要什么”,可能太难回答 。
从简单的小事开始,尝试去做一件自己一直想做,但又害怕别人不喜欢的事情:比如换个发色,但前提是这件事是你自己真正想做的 。
当别人提出不合理请求时,讨好者通常感觉自己不得不答应 。但要知道,拒绝是每个人的权利 。甚至当你说不的时候,也不用费心思找借口,试着陈述自己“不想或不喜欢”这样做 。

女心理师 「只想剪头却花了五千办卡」:被《女心理师》戳到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 《凪的新生活》
你自己的感受比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更重要,这并不是自私 。
正如莫宇假装不在意没有被通知临时修改聚会地点并没有换来同事的尊重,为了讨好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边界,别人也并不会因此而喜欢或尊重你,所以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摆在首位,是很重要的 。
3. 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自我确认
在剧中,莫宇因为偶尔听到了贺顿的电台节目而鼓起勇气去做了心理咨询 。在咨询中,咨询师(贺顿)肯定、认同了莫宇习惯性为他人考虑的行为,并与莫宇一起探索了这种行为模式背后的原因 。
循序渐进的谈话后,在咨询师的鼓励下,莫宇尝试想象拒绝他人的可能结果,并且第一次拒绝了 同事需要他帮忙完成工作的请求 。
其实,解决讨好问题的核心,就是自我确认(Self-validating) 。
自我确认是一个逐渐认识到、并接受自己的内心体验、想法和情感的过程 。讨好者所缺乏的,正是看见真实自我的能力 。
贺顿帮助莫宇完成的,就是这种自我确认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