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社会对30岁以后的女性会很残酷?”所有女孩都要警惕这种鸡汤!( 二 )


女生似乎有比男生多得多的理由感到焦虑,其中和身体有关的就数不胜数:体重、腿形、直角肩、耳朵的形状、颈部的细纹、甚至还包括隐私部位的颜色等等 。
女生的护肤品、彩妆、服装搭配,也几乎都是“学问”,有着繁复的内容,需要很多女性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了解 。已经有很多人指出,这种焦虑,与广告商、娱乐文化行业,建构出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审美标准”有关 。
这些审美标准被包装成了是“变成更好的自己的努力”,仿佛投入时间精力成了一种“自律”和“上进”,我们在旧文中也讨论了这种状态可能给女性带来的伤害
除此以外,我还认为,人们对于自己外形的焦虑感,首先取决于ta与自身保持了一种怎样的关系 。以下是我一位要好的女性朋友的一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我的一些观点:
【婚姻 “社会对30岁以后的女性会很残酷?”所有女孩都要警惕这种鸡汤!】我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总是保持着非常女性化、且‘精致’的外形 。我穿的大部分服装都需要专门的洗护、熨烫——母亲教育过我穿着皱巴巴的百褶裙是一件十分‘不礼貌’的事,因此我的身体在那些衣服中时,也是无法自由地活动的 。我经常审视自己,是否有哪些细节脱离了标准 。而当我感到脱离标准的时刻,我就会感到巨大的焦虑 。比如当我在商场试穿内衣,导购小姐提出我的胸部和背部皮肤已经开始出现衰老痕迹,我明知道那是一种销售手法,还是依然买下了贵得离谱、以及自身理性并不认同的塑身衣 。很多时候我都不是因为‘期待产品有效’而消费,而是宁愿承受无效,也不要放弃一切(在经济承担范围内的)可能的干预 。
从我这个女生朋友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形体焦虑,与女性的“礼仪”甚至“道德”、也与消费主义,都密切捆绑在一起 。
前面描述的是她过去的表现 。这几年,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性别问题 。直到有一天,我感到她说出了问题的核心 。以下仍然是她的叙述:
这两年来,我发现自己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对自己的外形焦虑,从无时无刻,变成了在两种状态中交替 。有些时候我对自身感到非常满意,仿佛所有的焦虑都不存在 。有些时候我又会回到熟悉的焦虑感中 。在焦虑的时刻,我也会突然升腾起对自身的厌恶,就仿佛这样一个自身并不值得存在 。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忽然意识到:在我焦虑的那些时刻,我的身体、甚至整个我自己,对我自己来说都仿佛是一个‘物件’ 。它需要更多的雕琢,而我自己又无法完成我希望达到的雕琢 。此时我就会被焦虑和自我厌恶填满 。而在另一些时刻里,当我就是我自己,我‘严苛的自我审视’就消失了 。因为眼光和我是一体的,我更多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情感、欲望,而不是所有用来呈现的东西 。

婚姻 “社会对30岁以后的女性会很残酷?”所有女孩都要警惕这种鸡汤!
文章图片
她的表述恰恰体现了“年龄红利”的学说中,很根本性的问题 。她所描述的两种状态,是一种“自我物化”的状态,和一种作为“我”的主体意识感 。
自我物化,就是把自己看作物品 。因为是一个物品,所以它的价值并不来自于它的喜怒哀乐、它所热爱的和憎恨的,不来自它的记忆和它的家乡 。
这时候,我们作为人的部分被消解,而把自己的一切特质,都简单粗暴标上社会认可的“价格” 。
而当我们处在“我”的主体意识感中时,我们是我们全部的经历,是有感受、有思想、有欲望、有情感的,整体的人 。我们会更自然地感受到自身的体验,而不是专注在自己的“价格”上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