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地道的地安门小吃

地安门是皇宫的北门 , 在天子脚下 , 那文化底蕴自不用说 , 也可知道有多深厚了 , 美食文化也是历史悠久 , 作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 , 每天都有很多人去参观旅游 , 那么想要在地安门吃到最地道的老北京味道的小吃怎么办呢?本期饮食文化为你介绍几样地道小吃 。
馓子麻花:古名为“环饼”、“寒具” , 质地酥脆 , 香甜可口 。环饼据说远在战国时代就有 , 秦汉以来成为寒食节的必吃食品 。
制作方法:将明矾、碱面、白糖、糖桂花和温水用木槌研化 , 随即倒入面粉和成面团 , 揉匀至面团光润不粘时 , 刷上一层花生油饧半小时将面团搓成圆条 , 摘剂 , 搓成约二寸长的长条 , 蘸上水和芝麻仁 , 盖上湿布 , 再饧40分钟取小条搓成约一尺二寸长、直径二分的细条 , 并从中间对折成两根 , 将合拢的两端捏在一起横放好 , 再取一小条做成同样的形状 , 随即将两条的两端分别捏在一起 , 抻成一尺二寸长 , 从中间斜着对折 , 使一端的左侧压在另一端的右侧上 , 再轻轻地捏在一起 , 即成馓子麻花坯子用花生油将馓子麻花坯子炸至金黄色即成 。
馓子麻花是地安门小吃店的精品 。工艺流程繁杂其特点是颜色棕黄 , 质地酥脆 , 香甜可口 , 与该店的蜜三刀以及麻花于1997年12月同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
蜜三刀:北京地安门小吃店制作的蜜三刀,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
其制作方法将面发成老发面 , 对上碱 , 和成面团用干面与饴糖和成饴糖面 。发面团一分为二 , 擀成片状 , 饴糖面也擀成片状 。两层发面夹一层饴糖面成三层用刀切成小块 , 顺切三刀连刀油锅烧至六成熟 , 下生蜜三刀炸至浮起捞出 , 下入蜜锅中过蜜 , 捞出晾凉即可.蜜是饴糖 , 是由大麦等粮食经发酵糖化而成 , 浆亮不粘 , 味道香甜绵软 , 芝麻香味浓厚的特色 。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 。
蜜三刀的由来相传北宋年间 , 苏东坡在徐州任知州时 , 与云龙山上的隐士张山人过从甚密 , 常常诗酒相会 。一天苏东坡与张山人在放鹤亭上饮酒赋诗 , 苏东坡抽出一把新得的宝刀 , 在饮鹤泉井栏旁的青石上试刀 , 连砍三刀 , 在大青石上留下了三道深深的刀痕 , 苏东坡十分高兴 。正在这时 , 侍从送来茶食糕点 , 有一种新做的蜜制糕点十分可口 , 只是尚无名称 , 众友人请苏东坡为点心起名 , 他见糕点表面亦有三道浮切的刀痕 , 随口答:“蜜三刀是也” 。
麻花:麻花是中国的一种特色健康食品 , 目前主要产地在湖北省崇阳县 。麻花把两三股条状的面拧在一起 , 用油炸熟即可 。麻花金黄醒目 , 甘甜爽脆 , 甜而不腻 , 口感清新 , 齿颊留香;好吃不油腻 , 多吃亦不上火:富含蛋白质 , 氨基酸 , 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小麻花热量适中 , 低脂肪 , 既可休闲品味 , 又可佐酒伴茶 , 是理想的休闲小食品 。
北京地安门小吃店制作的麻花,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