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化妆品岂能拿高校当广告牌?


企业化妆品岂能拿高校当广告牌?
文章图片

■维 辰
【企业化妆品岂能拿高校当广告牌?】近日 , 有采访人员对声称拥有“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技术支持”的身体乳展开调查 , 中山大学有关人士均表示不知情 , 商家也未能提供中山大学参与研发的相关证明或授权文件 。
去年 , 央视曾调查6个标注“与中山大学合作研发”的品牌 , 从身体乳到防脱洗发水 , 再到“丰泪沟神器” , 商家均未出示授权文件 , 中山大学也没有正面回复 。 不久前 , 《南方都市报》在“双11”前调查另外2款“中山大学眼霜” , 同样未果 。 品类恨不得涵盖从头到脚的“中山大学系”化妆品是真是假 , 一直成谜 。 媒体调查尚且难以得出明确结论 , 可以想象“中山大学系”化妆品对消费者的迷惑性有多强 。
除此之外 , “南方医科大学生发液”“广州大学祛斑霜”“暨大潇霖”等高校联名化妆品满天飞 。 近年来 , 不少企校联合研发化妆品 , 让一些企业嗅到了商机 , 冒用大学名称大肆进行虚假宣传 。 另一方面 , 它们的违法成本也很低——某款眼霜“双11”还挂着中山大学的牌子 , 包装升级后就换成了南方医科大学 , 而店铺搜索关键词又是南方科技大学 , 想用哪块高校“牌子”简直如同探囊取物、说换就换 。
业内人士透露 , 广东高校频繁被碰瓷 , 与化妆品企业数量多有关 , 很多企业就近与高校进行“产学研”研究和转化 , 但不意味着它们可以直接照搬高校名、未经授权“联名”高校等 。 针对类似现象 , 监管部门需要针对性加强假货查获和质量抽检 , 打击假冒伪劣 。
广东化妆品企业数量约占全国60% , 正在努力打造全球知名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群 。 无论从保护消费者权益角度出发 , 还是从加快产业创新步伐、提升广东化妆品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角度考虑 , 对虚假高校联名化妆品加强监管都十分必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