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 一代名伶孟小冬:两次婚姻皆是妾,一生无儿无女,晚年拒绝回大陆( 二 )


说罢便放开嗓子唱起来,众人一听,连连叫好 。
这是孟小冬第一次登台,竟赢得台下一片叫好,而且还是在天津 。
天津,对于京剧演员来说非常重要,有句俗话叫:北京学艺,天津唱红,上海赚包银 。
此话的意思是,要想艺学好,就得到北京,因为大师都在那里,要想唱红,得去天津,因为天津的戏迷最挑,要想赚钱,就去上海,因为上海的土豪最有钱 。
话说小冬唱完一段后,孟鸿群还是强撑着完成了整场演出 。谁料到第二天中风发作,幸好抢救及时,身体虽然恢复,但从此不能再上台,只能做做杂活 。
对一个艺人来说,这就意味着演艺生涯的结束,而对孟鸿群一家来说,这意味着一家人的经济支柱垮台 。于是,他决定让女儿拜师学艺,早早养家糊口 。
就这样,7岁的孟小冬正式拜姨父仇月祥为师 。拜师那天,父亲对她说:“小冬,好好学,好好唱,今后一定要当角儿 。”
当时的小冬,不明白“角儿”的真正含义,但她还是把这个定为了自己的目标 。既是徒弟,又是侄女,仇月祥自然特别期望小冬学有所成,所以对她管教特别严格 。
从此,小冬的童年生活,每天除了繁重的训练,还要用心伺候师傅 。
她的生活特别有规律 。每天早早起来,在墙根下练习口型,吃过早饭,再练习踢腿、压腿、下腰等功夫,下午再练习唱腔,晚上背戏词 。
练习的间隙,就帮忙师父做杂活,扫地、沏茶、装烟丝等等,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 。别人觉得好苦,她觉得有滋有味,因为她从小听戏,爱戏,喜欢学戏,训练再苦,她也觉得很甜 。
在仇月祥的用心指导下,不到三个月,小冬就大有长进,拜师那年深秋,就被人邀请上台 。
不过,这次上台是借师父的名气,为上海名人关絅之祝寿 。
年仅8岁的孟小冬第一次正式登台,唱师父教的第一出戏《乌盆记》 。很多观众没有想到,这个8岁的女孩,不仅唱得字正腔圆,而且不带一点雌音,每个动作都精准无误 。

孟小冬 一代名伶孟小冬:两次婚姻皆是妾,一生无儿无女,晚年拒绝回大陆
文章图片
初次登台,震惊四座,孟小冬的名字从此响彻上海滩 。第二年,孟小冬又三次被邀请到无锡演出,每次都很成功,名声传得更远了 。
到了11岁,孟小冬为养家,当上戏班的主角,半年之内演出130多场 。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上海到无锡,只要知道有孟小冬的演出,戏迷便蜂拥而至 。

孟小冬 一代名伶孟小冬:两次婚姻皆是妾,一生无儿无女,晚年拒绝回大陆
文章图片
1919年12月13日,孟小冬在城隍庙的“小世界”出演《击鼓骂曹》,台下喝彩声不断,一曲唱完,她还没来得及卸妆,一个30多岁的男子走到后台,为她献了一束花 。
这人便是后来称霸上海滩的杜月笙,只是那时还未成名 。
而当时的孟小冬,还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除了觉得杜月笙的大耳朵有趣以外,对他没有任何好感 。
她自然不会想到,多少年后,这个男人竟会成为自己最可靠的港湾 。

孟小冬 一代名伶孟小冬:两次婚姻皆是妾,一生无儿无女,晚年拒绝回大陆
文章图片
梅孟之恋 深情被负
在上海成名后,孟小冬又去福建、汉口等地演出,甚至还被邀请到南洋演出 。随着她演出的增加,师傅仇月祥逐渐退居幕后,成了她的经纪人 。
有一次演出完,孟小冬天真地问父亲:“我现在是角儿了吗?”父亲和师傅对望了一眼,跟她说:“你的路还长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