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的寓意和象征,蝉代表的含义

1、蝉代表的含义有象征意义 , 象征高洁的品格 。
以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蝉》为例 。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 , 意脉连贯 。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的佳作 。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 , 可谓借物咏怀的典型 。
作品原文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悲鸣传恨无人理会白费其声 。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
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 。
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是一贫如洗全家水一样清 。
扩展资料: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首联以蝉的生活习性起兴 。“高”以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的“难饱”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 。由“难饱”而引出“声”来 , 所以哀中又有“恨” 。但这样的鸣声却是徒劳,并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 。
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 。这样结合作者自己的感受来咏物,看似把物的本来面貌歪曲,因为蝉本来没有“难饱”和“恨” 。
作者这样说 , 看似不真实了 , 但咏物诗的真实,是作者感情的真实 。作者确实有这种感受,借蝉来写,只要“高”和“声”是和蝉符合的,作者可以写出他对“高”和“声”的独特感受来,可以写“居高声自远”(虞世南《咏蝉》),也可以写“本以高难饱”,这两者对两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实的 。
颔联“五更疏欲断 , 一树碧无情”进一步地描摹了蝉的鸣声 。从“恨费声”里引出“五更疏欲断”,用“一树碧无情”来作衬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 , 达到了抒情的顶点 。
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 , 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 , 显得那样冷酷无情 。这里体现了咏物诗的另一特色,即无理得妙 。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绿和碧两者本无关涉,可是作者却怪树的无动于衷 。
这看似毫无道理 , 但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实感情 。“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 。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 。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 , 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
首联和额联写蝉的哀告无助,被誉为“追魂之笔”,语出愤激却运思高妙、耐人寻味,寓意十分明显 , 写蝉即是写诗人自己的身世 。“高难饱”,鸣“徒劳” , 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 。
蝉栖高难饱,费声鸣叫无人理会,纯属徒劳,这正是诗人清高自处,也是世情冷淡,无人相知的写照 。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己平 。”颈联随之一转,换了主题 。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 。这一转就打破了咏蝉的限制,扩大了诗的内容 。要是局限在咏蝉上面 , 有的话就不好说了 。诗人由蝉的命运联想到了自身的不幸,回忆自己的仕宦生涯,流露出不尽的感慨 。
“梗犹泛”这里用典,形容自己飘泊不定的宦游生活 。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 。“田园将芜胡不归”,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 。此联下句饱含了故园之思 。
这两句好象和上文的咏蝉无关,暗中还是有联系的 。“薄宦”同“高难饱”、“恨费声”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 。经过这一转折,上文咏蝉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
尾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 , 用拟人法写蝉 。“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 , 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 。
钱钟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 , 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油然自绿是对“碧”字的很好说明) 。树无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 。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
蝉鸣非为‘我’发 , ‘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 。错综细腻 。”钱先生指出不仅树无情而蝉亦无情 , 进一步说明咏蝉与抒情的错综关系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蝉 (唐代李商隐诗作)    
古人认为蝉性高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蝉在最后脱壳成为成虫之前 , 一直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 , 等脱壳化为蝉时 , 飞到高高的树上,只饮露水,可谓出污泥而不染 , 故而古人十分推崇 。
同时,蝉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 。从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 。如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成语中称作“蝉形玉含”,寓精神不死,再生复活 。而把蝉佩于身上表示高洁 。因此,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 。如今在汉代以来的出土文物中 , 常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蝉形玉含,即使在现代的玉石中 , 也常能发现这类玉石 。
玉蝉分三种,一是佩蝉,顶端有对穿;二是冠蝉,用于帽饰无穿眼;三是含蝉,在死人口中压舌,体积较小,不过一寸余长,刀法简单没有穿眼 。据考古资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玉蝉出现,著名的商代殷墟“妇好”墓 , 曾有玉蝉出土,同时出土的玉坠、玉琮也有一些饰以蝉纹的 。可见蝉的形象作为一种装饰 , 已经问世好几千年了 。
汉代的玉蝉,其线条简练、粗犷有力、刀刀见锋,表面平滑光亮 , 边沿棱角锋利,翅尖几可刺手,素有“汉八刀”之称 。其后的玉蝉,纹饰渐趋繁缛,有的翅膀竟像苍蝇翅那样撇开,早没了汉代玉蝉的那股神气,特别是器物边沿及翅尖被磨成了圆角,这也是判断是否为汉代玉蝉的重要依据 。
佩蝉、冠蝉和含蝉的区别在于,佩蝉在头部有对钻成“∨”形的象鼻眼,用以穿系,便于佩带;冠蝉则于腹部穿眼,眼形有直穿眼也有象鼻眼,可以穿线固定在帽子上;至于含蝉就不需要穿什幺洞眼了 , 三者是不难区分的 。
1、蝉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向来被视为 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 。
2、古人认为蝉性高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蝉在最后脱壳成为成虫之前 , 一直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等脱壳化为蝉时 , 飞到高高的树上 , 只饮露水 , 可谓出污泥而不染 , 故而古人十分推崇 。
3、蝉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 。从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 。
蝉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 。从汉代以来,皆以蝉的
羽化比喻人能重生 。如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成语中
称作“蝉形玉含”,寓精神不死 , 再生复活 。而把蝉佩
于身上表示高洁 。因此,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 , 也是死者的葬玉 。
蝉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向来被视为 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

知了的寓意和象征,蝉代表的含义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朱砂金蝉寓意和象征古人认为金蝉远离地面,独孤而清傲,不食人间烟火,只饮露水,为高洁的象征,因此总结出关于金蝉的三个寓意:
?1、是取谐音,金蝉谐音“金钱”,寓意财源滚滚来,一般商人喜欢用这种说法 。
?2、是中国古代延续上千年的传统说法,称蝉有先知先觉的的含义,寓意知人所不知,觉人所不觉 。一般阴阳家和玄学家喜欢用这种说法 。
?3、说蝉有“蜕变高鸣”的属性,所以,有得中高第的说法,一般学子喜欢用这种说法 。
知了的寓意和象征,蝉代表的含义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竹子上放知了有什么象征意义知了放在竹子上,其象征意义为知足 。
“知足”语出《道德经》 , 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不知满足 , 进而追求 , 定招灾祸;知其足,不追求,安于所得,无为无德,反而常常满足,知足才能避免灾祸,才能全生保身 。
知足的意思是知道满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 。
俗语:知足者常乐 。
象征意义:知足(竹)
知足语出《道德经》 。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不知满足,进而追求,定招灾祸 。知其足,不追求 , 安于所得 , 无为无德,反而常常满足 。知足才能避免灾祸 , 才能全生保身 。
俗语:知足者常乐
知了的寓意和象征,蝉代表的含义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蝉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蝉在中国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这个象征意义来自于它的生命周期:它最初是幼虫,后来成为地上的蝉蛹 , 最后变成飞虫 。
蝉的幼虫形象始见于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铜器上,从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总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由于人们认为蝉以露水为生,因此它又是纯洁的象征 。
扩展资料
蝉的生长过程:
每年的6~7月会从蛹变成成虫然后在短短的数日内产卵 , 从卵开始,到若虫在地底生活的过程,一直到最后一次脱壳变成成虫 , 在树上大鸣大放,这段时间通常有一到两年 。
其中在蝉类里它们的幼虫又称为“若虫”,它们的雄蝉会发出声音吸引雌蝉来跟他交配,它在用它那根尖尖的产卵管,插近树中产卵,直到第二年幼虫才会孵出,再在土中生活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能破土而出 。
在漫长的生活中它们要经历很多次的脱壳后一次脱壳也是它成为成虫的时候,成为成虫时它会发出声音 , 而雄蝉发出的声音便是以每秒上百次的高频率 , 不断地震动著位於腹部的两片鼓状膜,来发出尖锐响亮的声音 。这种声音有助於雌蝉确定适合交配的雄蝉的位置 。

知了的寓意和象征,蝉代表的含义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蝉的寓意和象征 蝉的生命周期是多少
1、蝉的寓意和象征:蝉在古代象征着圣洁、纯真和清高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认为蝉在最后脱壳成为成虫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等脱壳化为蝉时,飞到高高的树上 , 只饮露水和树汁,因为把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
2、蝉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 。从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 。如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成语中称作蝉形玉含”,寓精神不死,再生复活 。而把蝉佩于身上表示高洁 。因此 , 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 , 也是死者的葬玉 。
3、蝉的生命周期是多少?蝉实际上并没有只能活七天的说法,其最长寿命能够达到70天左右 。而且蝉被认为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昆虫,在不同地方蝉的生命周期也不太相同 , 例如法国蝉的生命周期一般是四年,北美洲则是有寿命长达17年的蝉 。
在中国的蝉寿命一般在3到7年,大概有一半数量的生命周期是5年 。至于为什么只有在夏天才能够见到蝉 , 这是因为在破土而出蜕化成蝉之前,其生命周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土里生活的 。
4、燃烧生命的能量,只为在那枝头呐喊"知了知了”,它是为整个夏天而来的,夏天有炎热,更有"知了" 。在地下的生活也是它生命中的一部分,虽不精彩 , 但够努力 。这份努力在整个夏天得到了回报,人们因它而多了份生活的助喊,多了份努力的动力 。
蝉给了我们更多生活的悟性 。有时生活并不在乎境遇的好坏,而在于为了精彩生活 , 努力奋斗而活的勇气吧!
5、蝉真正的生命应该是在地上 。
生命需要孕育,漫长的孕育过程,是早就高质量的必有之路 。蝉在地下孕育、孵化 , 一如人的十月怀胎,看似漫长,实在是为那个精彩生命诞生的一瞬做准备 。当蝉焕然来到世上,它就会用整个生命鼓噪整个夏天!
其实我们也是一样,在整个生命的长河里,很多时候犹如蝉生活在地底下一样,陪伴我们的,都是寒冷、阴暗和寂寞,根本没我们想象当中那么的华丽和光彩无限 , 而那些寂寞的时光,正是在沉淀我们的以后的精彩 。
蝉在地底下的生活肯定寂寞,充满了委屈、不公甚至绝望,但坚持下来 , 就早就了它甘于寂寞、心怀美好的坚毅品质,当以自己的坚韧熬过最为苦难的日子后,生命就会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
【知了的寓意和象征,蝉代表的含义】 人如蝉一样,生命的质量不在活的时间的长短,而在精彩与否 。蝉在地上活的时间虽然短暂,但那些时间浓缩了它所有的本能和潜质,在有限的时间里爆发,释放生命所有的光彩,意义是无限的 。
生命的真谛不在活得有多久,而在于活得有多大意义 。我想 , 在这方面,蝉生活的法则让我们懂了真正的涵义 。
愿我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好好活着,活出本来就属于我们的真正的精彩来!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