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女心理师》中尤娜的妈妈
共情的、开放的提问,是我们了解孩子的开始 。询问孩子,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是什么感受?脑海中有一些什么想法?包括和孩子开诚布公地探讨生命的议题,也是重要的 。
往往成年人对于生命和死亡的理解,和孩子是不同的;甚至成年人之间,对生死都有着不同的解读 。
文章图片
嘴上说想死但其实害怕的人
因此和孩子谈论的时候,我们需要打破自己对生死议题的避讳,去了解孩子对自己此刻的行为和想达到的目的,作出的是什么理解 。
我们可以询问孩子:做这件事的时候,有没有想要让自己生命结束了?如果有的话,结束又意味着什么?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我们伤害自己的时候,带着什么样的心事呢?
一旦发现孩子有结束生命的危险,千万不能否定、指责,第一时间,请给予孩子支持,告诉他们“你的难受、痛苦我们看到了,我们会陪着你”,并且带着他们去进行专业的干预 。
文章图片
现在有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可供使用
如果是非自杀性自伤,同样的,专业的精神科就诊、心理咨询介入都是需要的;我们也可以增进理解,做一些反思 。
为什么孩子们要用伤害自己来求关注呢?我们可以想想,是不是平时我们关注他们的方式出了点问题?是不是我们有时候太忙了,忽略了他们的情绪?
会不会我们常常让他们感受不到温暖呢?会不会常常对他们批评打压,却没有足够的认可?会不会我盲目地要求孩子理性化,却忽略了帮ta培育梳理情感的方式?
文章图片
为了让孩子们感觉到支持,让他们信任我们,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考虑一些更合适的、健康的情绪宣泄方式,比如带他们出去玩、买一些压力球等 。
或者我们可以采取有条件的奖励,取代原来的批评、惩罚,从而让孩子在面对压力的时候更有动力完成,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而逃避,让他们培养出积极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愿望,缓解自己的情绪 。
最后,孩子们面对的校园环境、人际关系,也是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我们需要关注孩子们的社交,和老师的相处 。
一旦我们发现伤害他们的不合理的状况,我们需要及时向校方反馈、积极解决,必要的时候,可以引入心理老师、心理医生等来帮助,如果实在无法解决,那么更换校园环境,也许也是必须采取的行动 。
让我们给孩子的愤怒和悲伤找到“排水口”,这样他们可能也就会慢慢地不再依赖伤害自己的方式来拯救不开心啦 。
-END-
策划:焦糖
作者:小戴同学Elaine
编辑:雪梨
文章图片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把公司当家每天10点下班回家,老板也天天夸,年终奖却比别人少
- 人要活在“当下”,不为昨天悔,不为明天忧,只为今天笑
- 林靖恩|曾经轰动一时的爷孙恋如今怎么样了?马上要当父母,生活举步维艰
- 老人|一位七旬老人的晚年:退休金8000,在儿子家被当成香饽饽
- 婆婆|你对婆婆的不满,是因为她没有帮你带孩子吗?原来我们都想错了
- 孩子|真爱你的男人,一定懂得为你让两步!
- 现在的小两口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孩子为啥喜欢奶奶家?不要怪孩子太“现实”,主要是这3方面原因
- 爱情 当你看透一切时,你就会越来越顺
- 孩子|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少言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