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潇雨|辞职闲逛,我成了最快乐的人( 三 )


“他会声称自己是一个二流作家 , 不像很多作家会去仔细打磨自己的作品 , 把一个95分的作品努力打磨到98分 , 毛姆好像很安于让自己写95分的作品 , 然后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游历和感受上 。 ”
这样松弛的心态也是小鱼保持快乐的秘诀 。 可是 , 对于不少人来说 , 玩正在成为一种奢侈 。 她的事迹传开之后 , 不少人在网上评论 , 能这样生活正因为没有生活的压力 。
小鱼确实很少感到压力:辞职前 , 她存了一笔够自己用上很长一段时间的钱 , 辞职后 , 她一直在持续写文章挣稿费 , 以至于存的钱都没怎么消耗 。
与此同时 , 她的物欲也一直在下降 。 上班的时候 , 她会经常习惯性地打开淘宝购物 , 因为觉得今天好累 , 一定要买点东西奖励自己才行 。
“我以前种草了很多东西 , 光是饭盒就买了五六个 。 其实我根本不做饭 , 但在下单的时候就会觉得 , 买了就能过上每天自己带饭的健康生活了 。 ”
直到真正过上自己做饭的生活时 , 小鱼才发现 , 自己根本不需要这些饭盒 。
卫潇雨|辞职闲逛,我成了最快乐的人
本文图片

小鱼拍摄的星空 。 /受访者供图
金钱的确能带来安全感 , 也能买到快乐 , 但并非获得快乐的唯一方式 。 面临“你快乐吗?”的灵魂之问 , 想要不假思索地说出“快乐”二字并不容易 。
但这件事对小鱼来说没有难度 , 描述自己感到快乐的时刻时 , 她能滔滔不绝地讲下去:
“吃到了美味的食物、看到了很好的风景、踩单车、踩单车的时候遇到了一路的绿灯、爬树、与他人拥抱、看见月亮、买到了喜欢的东西、拆快递、去一个地方不用开导航也能认识路、在草坪上晒太阳……”
卫潇雨|辞职闲逛,我成了最快乐的人
本文图片

躺在屋顶晒太阳的小鱼 。 /受访者供图
最近几年 , “重建附近”的说法经常被提起 , 这个概念引起了小鱼的注意 。
卫潇雨|辞职闲逛,我成了最快乐的人
本文图片

小鱼希望创造人与城市、人与人的链接 。 /受访者供图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里指出 , 在美国那些巨大的城市里 , 对于社区居民来说 , 比政府部门更重要的是街道上的那些小店 。
杂货店、咖啡店、宠物诊所这些小店 , 提供的不只是商品和服务 , 还扮演着整个城市信息中心的角色 。 它们不仅是八卦的汇聚地 , 也是让附近居民熟悉和信任的场所 。
这本书让小鱼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 那时她家的附近也是一个熟人社会 , 在几条街道组成的一片区域内 , 家长可以确保孩子遇到的都是认识的人 , 因此不会有太多担心 , 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地探索 。
而现在 , 城市越来越大 , 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陌生 , 大部分人倾向于把自己和孩子都关在房子里 。 缺乏现实的沟通 , 人们只能沉迷上网——可是我们总是容易忽略 , 网上的信息可能比真实的世界更加危险 。
小鱼希望自己能在网络和现实中 , 都重建起那种给人带来安全感的附近 。
而她带来的改变 , 正悄然发生……
卫潇雨|辞职闲逛,我成了最快乐的人
本文图片

小鱼的朋友们越来越多 。 /受访者供图
有一次活动结束后 , 大家一起拼车 , 准备打车回家 , 结果有两个女生突然发现她们住在同一个小区 , 下车进小区之后 , 她们还发现竟和对方住在同一栋楼 。 没过多久 , 这两个女生就成了好朋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