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过年习俗,温州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1、温州春节的风俗有哪些?温州春节的风俗:
一、门前夜点蜡,门内把红挂
除去中国春节特有的灯笼、对联、福字以外,年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户的门口都要点上两支蜡烛 。烛光在风中窜动 , 一条街一条街的橘红色烛火连成一条条璀璨明亮的路,给归家的人指引方向 。门外贴着对联和福字,门内总要挂上两串红彤彤的布制辣椒,或鲤鱼,或金畚斗 。把家里装扮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
二、大年初一,上山扫墓,上庙烧香
在绝大多数人眼里 , 扫墓是清明节才做的事 , 但在温州的部分地区,春节才是扫墓的时间 。到现在,大年初一扫墓有着“请祖先一起过年”的意义 。与此同时,佛庙里的香火在这一天也烧得极旺,堵了五六个小时的车才能开上不宽的山路,在走一段很有些坡度的路才能进入远近闻名的寺庙,从门口的佛像开始一直拜到最里头的殿宇,喝一碗八宝茶,交上一年的香火钱 , 这才打道回家 。
三、酱油肉配米饭
酱油肉也算是温州特产了,温州人自产自销的酱油肉与别省的腊肉不同 , 通常不会久存,当年年底制作 , 紧连着的春节就会端上餐桌 。且往往是正片的精肉或层次分明厚度适中的三肥夹两瘦,只需切成小块一蒸,打开锅盖的一瞬,香味立刻充满整个屋子 。
四、祭灶神
大年初一的早饭必须在除夕夜准备好,摆上桌 。初一不能开灶 。每家房子的墙上都留有一个空格贴着灶神像,早晨开动吃早饭前要先把灶神像前面的祭灯打开,每样菜都夹一点到一个小碟子里,摆在灯前,再放两个小橘子 , 祈求灶神保佑全家一年不会饿肚子 。
五、打开门炮、关门炮
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 , 俗谓“接年” 。每年除夕入夜 , 家家户户也要放鞭炮,这叫“打关门炮” 。

温州过年习俗,温州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温州春节的风俗有哪些?1、拜年
新年的初一 , 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 , 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 ,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
3、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
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 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
5、送神祭灶习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 , 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 。每到这个时候 , 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
温州过年习俗,温州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温州有什么习俗?温州有关门炮、食年糕、新年酒的习俗 。
1、温州,简称“瓯”,浙江省辖地级市;浙江省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
2、温州本地方言以瓯语最为重要,一般泛指通行温州各地的温州话 。温州话是吴语的一种,属于吴语瓯江片 , 是南吴语的代表 。民间一般公认温州鹿城区通行方言为温州话 。温州方言除瓯语外,还有闽语、蛮话、蛮讲、畲客话、金乡话、大荆话和罗阳话等 。
3、温州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遗存 。瓯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远流长,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造型艺术、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民间习俗等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 。
4、自2005年非遗保护工作全面开始以来,通过温州市性普查 , 共确定非遗线索55万余条,有价值项目27000余个 。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和公布乐清黄杨木雕、细纹刻纸、温州鼓词、泰顺的药发木偶、永嘉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17项,省级78项,市级2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国家级6人,省级64人 。
5、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 , 谓可以防止生疥疮 。《瑞安县志》记载:“取芥菜煮饭食之 , 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 。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
春节
关门炮
开门炮:年三十晚上 , 温州人家关门时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在门外放炮仗 , 称之为关门炮 , 示意旧岁平安 。大年初一清晨,温州人家开门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门外放炮仗,称之为开门炮,以图新年吉利 。开门炮关门炮一般放三个双声爆仗(俗称二踢腿),不过一般备四个炮仗,俗称“带四放三“,留一个作预备 。
食年糕:正月初一的早餐 , 也就是新年的第一餐一般是大年三十准备好的 , 菜碟一定要用高盏碗,取其高字,谓“一年高一年“,也有食年糕的,“糕”与“高”谐音,谓“一年高一年” 。
拜年: 早起幼辈即向父母等长辈拜年、然后携元枣、桂圆、荔枝等礼物外出拜年 。同辈拜年,互相拱手 , 互致“新年好”、“恭喜发财”之类贺辞 。拜年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半、建国后,每年正月初一上午,党政领导部门邀请各界人士举行团拜,以减少百拜繁冗 。
新年酒:春节间,各家摆“新年酒”宴请亲友 。新年酒无一定规格,时间通常在初一至初五之间 。瑞安往昔在初五祭祖“完真”日摆酒 。
开笔: 初一,读书人裁一红纸,上写祝贺新年诗句 , 或写“新春开笔,大吉大利”字样,叫做“开笔” 。
开市:春节间一般商店都不开业 , 居民所需食品和生活用品,都在节前购置 。初三四后,各店陆续开市 。开市时张红挂彩,鸣放鞭炮 。近几十年来 , 许多商店为方便居民 , 初一照常营业,或同行业轮流开门应市 。
送元宝:农村有“送元宝”者,在春节期间,两人搭档,手持铜钱串和万年青树枝,挨门念《送元宝》谣 。一人念祝福辞,一人应“好” 。如“元宝进道坛――好!”“金银满上间――好!”温州有谚“正月初一送元宝 , 讲的都是好” , 即指此俗 。
长八日:正月初八,每家庭院燃薪柴,称为“燎火盘” 。孩儿跳火堆和燃放烟花取乐 。善男信女联袂往近郊太平寺祈求保佑全家安康 。
温州的民风民俗:1.佩挂香囊用五彩布头缝成小袋,也有的用纸板包扎成形,再用彩色丝线精心缠成 。内装苍术、q香、佩兰、香附、细辛、白芷等药料,简单的则用樟脑丸代之,端午时有挂于床头或悬儿童的颈部,因有异香,可避秽消毒驱蚊蝇 。2.悬蒲挂艾旧时城区各户皆在自家门上、床头、窗前等处悬插菖蒲、艾叶以驱鬼,按照古俗 , 艾蒿和菖蒲经常是同时使用,即所谓“艾旗、蒲剑 。3.吃端午粽温州民间有谚云:“吃爻端午粽,棉衣慢慢送”、“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好送” 。可见粽子是一种可口应时 , 又标志季候转换的节物 。人们颇重此物,或有家人暂时外去者,皆为他留存一些 。4.饮雄黄酒雄黄具有解虫蛇毒、燥温的功用,因而端午时,人们在酒中放少许雄黄,或以菖蒲末拌雄黄入酒制成,以饮此酒用以避毒邪 。5.草药沐浴温州城区在端午时有百药沐浴克毒之俗,俗称“草头汤”,此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区尚存,中午时小孩皆沐浴更衣 。据说端午时节洗了,可消毒去秽 , 使人不染痢疾 。6.接三神拜过六神后,又在中庭摆起小方桌,盛米一碗 , 盖以红纸 , 周围粘固,端放桌上,烧香点烛,虔诚膜拜,叫做"接三神"(即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祭后移到室内,直到正月初四 , 才送神撤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温州全文
261
爱在春暖花开22LV.52019-08-29
温州有关门炮、食年糕、新年酒的习俗 。
1、温州,简称“瓯” , 浙江省辖地级市;浙江省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
2、温州本地方言以瓯语最为重要,一般泛指通行温州各地的温州话 。温州话是吴语的一种,属于吴语瓯江片 , 是南吴语的代表 。民间一般公认温州鹿城区通行方言为温州话 。温州方言除瓯语外,还有闽语、蛮话、蛮讲、畲客话、金乡话、大荆话和罗阳话等 。
3、温州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遗存 。瓯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远流长 , 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造型艺术、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民间习俗等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 。
4、自2005年非遗保护工作全面开始以来,通过温州市性普查 , 共确定非遗线索55万余条,有价值项目27000余个 。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和公布乐清黄杨木雕、细纹刻纸、温州鼓词、泰顺的药发木偶、永嘉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17项 , 省级78项 , 市级2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国家级6人 , 省级64人 。
5、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 。《瑞安县志》记载:“取芥菜煮饭食之 , 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 。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
温州过年习俗,温州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温州风俗有哪些?1、拦街福
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悬灯结彩,气氛热烈 。街头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几集各种文娱活动 。人晚灯灿辉煌管弦齐作,城门大开,任由出入、活动至午夜才息 。第二天 , 街道又举办拦街福 。
2、二月二吃芥菜饭
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 。幼时常听长辈说,如果在当天不吃芥菜饭,是会“烂头”的 。
3、过年吃“分岁酒”
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 , 又称"年夜饭" 。过去酒席上会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盘,叫"十全" 。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花生(结子)、柑桔(大吉)、鲤鱼(跳龙门)、豆腐(家门清洁)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 。
4、囡儿出嫁分糖金杏
惯例是 , 在“送日”(男家选定婚娶日子,通知女方)时,男家要用方盛,送到女家,一般是大的送一个,要插上彩色绒球,用玻璃匣子装好,摆在新房中,小的则视女家亲友多少而定,有多少家亲友 , 就送多少个 , 表示祝贺新婚夫妇早生、多生子女,像石榴般的多子 。
5、正月初一要放开门炮
正月初一全城轰响,正月初一凌晨 , 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 , 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富,俗谓"接年" 。
温州过年习俗,温州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温州人过春节的习俗【温州过年习俗,温州春节的风俗有哪些?】冬至吃汤圆冬至称“至日”,俗称“冬节” 。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或麻糍 。汤圆的馅为甜糖或芝麻 , 也有咸肉汤圆 。而麻糍则要先把糯米炊熟 , 捣韧做成块形,然后放在加糖的豆粉中滚动使之粘满豆粉,即为麻糍,麻糍为冬至的点心,俗称“擂麻糍” 。
捣年糕也叫“捣糖糕”用糯米掺些籼米,加上红糖或白糖 , 蒸熟,放在石臼中捣韧,然后做成长方形,瑞安叫“慢食” 。
如放在不同花纹的印版里,可压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鲤鱼、麒麟等图样的甜糕 , 也有做成元宝状的,最大重约3公斤,插上银花可放在中堂长条桌上,每个房间也可摆上 。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
祭灶农历十二月廿四,家家户户还要“拜镬灶佛” 。据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凡人功过的日子 , 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坏话 。
扩展资料:
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 , 全城一片爆竹声 , 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 。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 。
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 。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 。
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 , 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 。"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纸花满地,灿中云锦,形成了满堂瑞色,喜气洋洋 。现在放鞭炮在城镇已被禁止,但在农村和渔岛上仍可燃放 。
参考资料:春节习俗_百度百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