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嘉锡|对一个人太好,是关系破裂的开始( 二 )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写:无论对谁太过友好 , 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 。
人活于世 , 对人不可全抛一份心 。
付出太满 , 只会累了自己 , 给予太多 , 反而生出嫌隙 。
就像“跷跷板定律”所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 需要维持平衡 。
若一方总在透支 , 一方又得寸进尺 , 感情自然分崩离析 。
有来有往 , 彼此在意 , 感情才能健康长久 。

余嘉锡|对一个人太好,是关系破裂的开始
本文图片

3
《世说新语》贤媛篇里曾记载 , 三国时期 , 赵姬女儿出嫁时 , 赵姬叮嘱她:“慎勿为好 。 ”
初读时我颇为不解 , 古时候一般人家嫁女 , 都会让女儿好好表现 , 博得婆家的好感 。
直到后来看到余嘉锡先生的解读 , 才读懂这位母亲的智慧 。
余嘉锡先生在《世说新语笺疏》写:
盖古之教女者之意 , 特不愿其遇事表暴 , 斤斤于为善之名 , 以招人之嫉妒 , 而非禁之使不为善也 。
大意是说 , 古时候长者会经常教育儿女 , 不要故意做善事让别人知道 , 以免招人嫉妒 , 也不要无缘由对别人太好 , 别人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
世间所有关系 , 莫不如是 。
古话说 , 凡事过则损 , 需把握分寸 。
人活于世 , 没有谁有义务对另一个人好 , 一腔热情长时间得不到回应 , 就该学会及时止损 。
对别人的好 , 留有余地 , 才能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加稳定长久 。
南宋时期有个员外 , 家里很富裕 , 他为人和善 , 对自家的每个租户都很好 。
有一天 , 员外一位相交多年的好友来访 , 说家里突遭变故 , 想请员外收留他 。
员外立即为他安排了住所 , 并给朋友一些土地用于耕种 , 但是 , 要收取和别人一样的租金 。
旁人得知后 , 都觉得员外太吝啬了 , 关系既然这么好 , 又何必分得如此清楚 。
员外解释道:“如若我让他一直住在家里 , 好吃好喝招待他 , 长久下去 , 他就会失去谋生的能力 。
再者我自己也负担很重 , 不能供养闲人 , 给他几分田地 , 让他学会自立 , 对他日后发展有利 。 ”
几年之后 , 员外的朋友靠自己努力 , 攒下了一些积蓄 , 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 两人之间的关系 , 也比之前更近了 。
想当初 , 员外若是将这位朋友供着 , 现实可能又会上演一部“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 。
《小窗幽记》里说:“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 , 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 。 ”
别人对你好 , 你可以投桃报李;你对别人好 , 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 。
若一味纵容 , 只会换来仇恨 , 给自己好心设道防线 , 才不会消磨自己的热情 。

余嘉锡|对一个人太好,是关系破裂的开始
本文图片


季羡林先生曾说 , “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 , 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 , 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 ”
适度付出 , 才不会为人所伤;秉持底线 , 才能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
酒喝六分醉 , 待人七分情 。
留点空间给别人 , 留点余地给自己 , 人生才能张弛有度 , 进退自如 。
【余嘉锡|对一个人太好,是关系破裂的开始】点个赞吧 , 与朋友们共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