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他们“阳”了,为什么要晒朋友圈?( 三 )


老人的症状并不严重 , 之前几天体温一直维持在37.2℃至37.9℃ 。 老人咨询了医生 , 由于体温未达到38.5℃ , 且没有严重的基础病 , 医生嘱咐她不用吃退烧药 , 也不必来医院看病 。
打电话这天是老人出现症状的第七天 , 体温38.4℃ 。 在与老伴的对比下 , 老人产生了强烈的焦虑 。 她告诉熊德杰 , 自己与84岁的老伴几乎是同一时期出现症状的 , 但是老伴第三天就逐渐康复了 , 自己的体温却迟迟降不下来 。 “为什么我打了三针疫苗 , 老伴没有打 , 但是我迟迟无法降温 , 他却早就恢复了呢?”
熊德杰知道 , 这份焦急来源于对新冠不够了解 。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 , 她先是耐心地听婆婆宣泄情绪 , 然后便将重点放在科普疫苗和新冠知识上 , 28分钟后 , 电话那头的声音平静下来 。
【朋友圈|他们“阳”了,为什么要晒朋友圈?】“焦虑情绪本质上源于人对某些东西是不能确定的 。 ”崔庆龙说 , 人们对于尚未落定的事物会设想多种可能性 , 放大各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
他能够理解老人的不安 。 他也曾听身边的朋友提到 , 回老家后 , 家里的老人会仔细询问身体怎么样 , 有没有变阳 。 “老人一方面在关心 , 另一方面也能听出来 , 他们是担心这个疾病来了 , 自己的身体能不能扛得住 。 确实存在一些易感人群 , 他们对这个疾病的感受或者说实际的受威胁程度是不一样的 。 ”
这也是年轻人们朋友圈“晒阳”可能存在的影响 。 崔庆龙提醒 , 重视和在意本身就是一种防护信号 , 意味着人们还在戒备 。 “当大家轻易地去调侃新冠 , 将它平常化对待的时候 , 可能对另一部分人群来讲 , 他们会更感到害怕 , 好像这个东西是无处不在的 。 ”
朋友圈|他们“阳”了,为什么要晒朋友圈?
本文图片

2022年12月8日 , 雷磊在公众号发文并晒出自己和妻子测得阳性的试剂盒照片 。(受访者供图/图)
消除病耻感 , 建立安全感
在坦然“晒出阳性”的人群之外 , 藏着“沉默的大多数” 。
阳了之后 , 一个朋友告诉雷磊 , 自己曾在2020年感染新冠 。 “这三年我们聊天非常多 , 但他从来没有跟我说过这个 。 ”雷磊只知道 , 朋友此前在武汉工作了将近10年 , 近年搬到了长三角的一个城市 , 现在才恍悟 , “(武汉)那个时候病毒还很凶猛 , 一定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过程 。 但是他三年间从来没有说过这个事儿 , 只是默默地将自己的城市更换了 。 ”
对于那段经历 , 朋友没有多说 。 雷磊意识到 , 当自己也处于阳过的阶段 , 两人才终于处于了平等的状态 , “好像我阳了 , 朋友才觉得 , 我终于可以把这件事告诉你了 , 你可能是懂我的 , 或者不会跟以前的人一样看我 。 ”
他也意识到 , 人们对于新冠的态度 , 不仅关乎感染者自身如何认知 , 还与周围社会文化环境的接纳程度息息相关 。 “只是过去 , 个人以一种沉默的方式将这个代价承担了下来而已 。 ”
许多人此前是有病耻感的 。 熊德杰记得 , 自己之前去给一个团队做心理疏导 , 当时团队有人得了新冠 , 满怀愧疚地向所有人道歉:“我对不起大家 , 耽误了大家的正常生活 。 ”她感觉 , 那个时候的阳性患者仿佛把自己当成了罪人 。
时至今日 , 一些人依旧谈“阳”色变 。 有一个小伙子跟雷磊说 , 自己非常害怕 , 身边有家人前几天刚阳了 , 公司也刚刚通知同事中有十几个阳性的 , 他自己也开始嗓子疼了 。 他向雷磊抱怨:“你说倒霉不倒霉?”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