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砖在哪里发现,至今所见最早的砖在哪里发现的?

1、至今所见最早的砖在哪里发现的?我国最早发现砖是陕西扶风县出土的西周晚期灰坑中长36cm , 宽25cm , 厚2.5cm的残砖 。最早的瓦当也集中发现于扶风县的周原遗址 。砖瓦对古建筑的保护作用和艺术效果标志着人类从原始进入文明;建筑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划时代变化,也揭开了古文化艺术的历史序幕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烧结砖的国家之一 。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生产出青色高质量砖产品,用于很多重点工程,包括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丽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古代建筑 。
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遗址,但砖的历史应该更悠久 。理论上应该可以推溯到新石器时代 。
洛阳6
洛阳

最早的砖在哪里发现,至今所见最早的砖在哪里发现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最早的砖在哪个城市发现的砖是建造房屋、城墙、道路、陵墓的主要建筑材料,最早出现在西周晚期 , 西汉时多为皇家显宦享用,约至东汉始在民间广为使用 。然而,即使如此,从汉到南北朝,用得起砖的,都不是平民 。因为古砖上有丰富的文字及画像,是金石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台州古砖始于东汉,砖面上的文字灵动多变,画像繁复美观,充分展示了这一方水土,先民们的艺术审美,多元文化和智慧创造!
一、古砖的概况
从砖的形制来说 , 汉代的砖较?。?基本都是大面叶脉(俗称草鞋纹) 。三国与西晋时期的砖制作规整,偏宽、偏厚 。东晋量多,文字、画像丰富,质量差,很多没有纹饰,有些只是简单的几何纹 。南朝又与三国时期的形制差不多,质量比较好 。
浙江古砖与中原古砖不同,基本上都是条形砖和契形砖,没有很大的空心砖 。文字、画像一般分布在砖的两个侧面,有些两个小端面也有文字与画像,大面以素面为主,有些有叶脉纹、几何纹、钱纹、动物纹等 。砖质以灰色为主,也有偏红色 。泥质有绞胎泥、白泥等 。其中,台州的古砖泥质好,胎土淘洗干净,质地细腻,质量在浙江的古砖中属上乘 。
从古砖的类型来看,浙北以文字砖为主,画像砖很少;从嵊州到台州,则是画像砖多于文字砖 。比如吉语砖“万岁不败”,湖州地区有近千个品种,而台州却难得一见 。
二、文字砖
文字砖包括纪年砖、吉语砖、墓砖志、地名砖、官职砖等 。从书法上说有篆、隶、行、楷,更多的是诸体之间的参揉 。这些砖文开合收放,疏密有致,质朴淳厚,尽显汉字之美 。
就拿古代砖铭来说,它不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以准确判断墓葬年代、确定葬者身份地位、反映时代丧葬制度等,还在书法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因为砖铭使用的高峰期正值中国书法变革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以它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当时书法风格演变的历程 。
砖上的文字可以刻划 , 也可以模印 , 现存大部分是模印砖 。
(一)模印砖
模印砖是工匠先将文字、花纹刻到模子上 , 然后在未干的砖坯上压印,待晾干后入窑烧成 。
台州有一些比较典型的铭砖 。官职砖有“扬州刺史六州都尉司马”;墓砖志有“太康三年八月甲戌朔十三日丙戌朱公治兄弟以所有阳w长荣义此黄石w为父侍郎安立坟墓当传于万世天地相极无不宜时太岁在壬寅故刻壁誓之福吉来”;吉语砖有“既吉且祥子孙富昌万寿千亿且君且王”“大吉翔宜公卿家有五马千头羊”……
(二)湿刻砖
湿刻砖文,即在未干的砖坯上用硬物或手指直接划写而成,然后入窑烧制 。这种即兴、随意的文字 , 都是独一无二的,也很好地保留了书写者的笔性 。
三、画像砖
(一)人物纹
台州人物纹砖在浙江古砖里是很有特色的,泥好,做工精致,纹饰精美 。
1.晋步摇女砖 。步摇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取其行动则摇动,故名 。西汉时从西域吸收而来 , 加以创新 。
2.南朝门吏砖 。此类人物纹砖造型神秘诡异 , 类似天官门吏,也反映人们的愿望 。
3.南朝仕女砖 。仕女砖为门吏砖的另一端面,人物娴淑端庄,表情生动丰富,似欲说还羞 。
4.南朝高士砖 。这是纯粹地以线造型 , 以洗练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散淡与高格 。
此外,还有佛像砖、鬼脸砖等 。
(二)龙虎纹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其实,龙不是一种动物,是多种动物综合体 , 从原始岩画等原始艺术形态开始,根据人们不断想象、创造、演变而成的一种文化符号 。龙是一种幻想的动物,古人认为是祥瑞 。在中国神话中的天之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里,青龙是东方之神 。汉晋古砖里,龙纹最为普遍 。
虎与龙不同,虎是百兽之王,有形有质 。良渚文化玉琮和殷商青铜纹饰,形象都有与虎相近的 。虎代表正义、勇猛、威严 , 所以白虎往往与军队、兵家有关 , 比如虎旗、虎符等 。在中国神话中的天之四灵里 , 白虎是西方之神 。
在六朝古砖中,龙虎往往搭配用,寓言吉祥 。
(三)凤凰和朱雀纹
《山海经》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 , 名曰凤皇 。”凤凰是神话中的百鸟之王,跟龙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 。笔者收藏的一块汉砖残件,其纹饰就是西王母饲凤 。在该纹饰中,西王母手里拿着饲凤的是一颗金丹 。
而朱雀源于远古的星宿崇拜 。在中国神话中的天之四灵里,它是南方之神 。
(四)阳鸟纹
阳鸟,即D乌,也叫三足金乌 。古人认为太阳里面有一只乌鸦,乌鸦边上都是红光,就叫金乌 。西汉以后的传说中,乌鸦的两只脚变成了三只脚,所以叫三足金乌 。古人还认为太阳自己不会走 , 是靠三足金乌拉着走的 。古人觉得有阳必有阴,有太阳就有月亮 。而月亮里有蟾蜍,有嫦娥,还有一只玉兔 。
在六朝古砖里,还能找到几块三足金乌与蟾蜍纹砖 。这些砖上,太阳光的强烈与月光的温柔,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让人惊喜的是,在台州晋代的古砖里 , 也找到了玉兔纹 。鸟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古人极其崇拜 。《诗经?商颂》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载 。六朝古砖里鸟的图案相当丰富,还有仙鹤等 。
(五)玄武纹
玄武是中国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形象是龟蛇一体 。玄武砖在浙江古砖中所见较少 。
(六)鱼纹
在六朝古砖中 , 鱼纹最多,可能比鸟还多 。江南多水乡,耕海牧渔便是我们先民的生活状态 。鱼也是文化图腾,在摩崖石刻、岩画和新石器时代彩陶上,都有鱼纹 。有人说对龙的崇拜是对鱼崇拜的延续和变种 。鱼龙都有鳞片,六朝同一块砖上,经常鱼龙混杂 。
古代有鱼化龙,鲤鱼跃龙门的说法 。《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喜得贵子 , 鲁昭公以鲤鱼作赏赐,孔子因此为儿子取名鲤 , 字伯鱼 。
(七)钱纹与几何纹
从汉到南北朝,钱纹是古砖装饰的重要内容 。钱是古代的铸币,秦始皇将货币统一为天圆地方,其后一直沿用 。钱象征财富 , 所以古砖中钱纹与鱼纹搭配,并饰以几何图案,便是最常见的基本纹饰 。因为钱形或其他形状的古代铸币也叫泉,所以古砖上常见“大泉五千”等 。
几何纹主要有平行线、交叉平行线、圆形、圆弧形、三角形、水波纹等,有的用一种,有的组合使用 。这些纹饰常见于四个侧面,而两个大面往往是叶脉纹、绳纹或网格纹,也有动物纹等 。
四、黄岩古砖精品
(一)“永康元年”砖 。出高桥,砖有二品,长39.5厘米,宽17厘米,厚5.7厘米,六面饰工艺,一侧饰龙纹并“壬午十千”字样钱纹;另侧饰鬼脸、钱纹并几何纹;端面饰“元康元年八月日”并凤鸟、钱纹;另一端面铭文为“元康元年八月`日宋作” 。大面饰鬼脸纹 。此砖平直规整、图文皆精,岩邑砖中精品 。
(二)湿刻人物画像砖 。出头陀,与湿刻文字砖同出,在未干的砖坯上,硬物刻画而成 。这块砖有明确纪年:东晋泰宁二年 。
(三)伏羲女娲图砖 。传说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神,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图腾 。这是砖的大面 , 两神已呈完整人形,两腿之间有蛇躯,两尾相交,女娲戴胜 。从形制看,当为南朝之物 。在黄岩见到此砖,惊喜意外 。
(四)“维大唐贞观九年岁次乙未五月`五日台州宗正李法妥”文字砖 。出高桥,此砖为贞观九年砖 , 而台州之名始于唐武德四年,相距14年,有可能是台州最早的纪年文字砖 。
五、黄岩六朝古砖的意义
六朝时期,黄岩还是偏僻之地,这些大量的、单位面积内密集的六朝古砖告诉我们很多历史信息 。
首先,东晋时期黄岩人口骤增,城市规模较大 。西晋末年北方战乱,政权南迁 , 都城从洛阳到建康(现南京),很多豪族、士大夫相随南逃 , 到南方避乱并落地生根 , 即“衣冠南渡” 。古砖印证了这一史实 。
其次,古砖上的画像体现了当时黄岩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庄园经济发达 。
再次,宗教信仰多样 , 文化艺术发展水平较高 。出现不同风格的佛像砖和莲纹砖,反映了当时佛教在这里流布的事实 。
从源头文化上说 , 两次人口集聚高峰,也是黄岩历史发展的机遇 。一次是西晋到东晋,都城从洛阳到建康,这在古砖中得以体现;另一次是北宋到南宋,都城从汴京迁到临安 。两晋之交替,历史太久远,只能在古砖中依稀看见一些脉胳,而宋室南迁对黄岩的影响,我们至今仍能看见 。
黄岩的文化是中原文明与海洋文化的结合,六朝古砖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
扬州从何时开始制砖?各时代的砖特别是城墙砖,又有什么特色呢?考古专家印志华表示,根据他数十年的考古经历 , 截至目前 , 发现扬州制砖最早的朝代为六朝时期 。
六朝:
夯土城墙包砖墙壁
现在 , 扬州双博馆就陈列着在仪征发现的六朝时期的双钱纹墓砖、足印砖和铭文砖 。特别是出土的六朝时期的铭文砖为“徐州广陵郡舆县永康里散部曲将孙少父年一百食口册人” 。原来,汉末战乱,出现了私人武装,通常以部曲名之 。此外,在蜀冈上城址北城墙也曾出土东晋“北门壁”“城门壁”铭文城砖 。据悉,这是东晋时期的夯土城墙,用黄土夹瓦砾层层夯筑 。夯土城墙外 , 砌有包砖墙壁及砖铺的路面 , 所用的城砖长39厘米、宽19厘米、厚度约7.5厘米 , 呈青灰色,少数砖为暗红色,火候较高 。砖的一面印有绳纹,其余五面无纹饰 。在砖的六个面上,均戳印铭文,有绳纹的一面印“城门壁”,其余五面皆印有“北门壁” 。
唐代:
发现大小两种城砖
在隋代江都城城墙遗址,我市考古人员也曾发现了不少铭文砖和瓦当 。
到了唐代,沿用隋运河系统 , 把江淮地区的粮食和其他物资输往关中 。漕运的兴起,刺激了扬州商业的发展,在蜀冈下的运河两岸形成了工商业者的聚居区“罗城” 。罗城的出现,是运河沿岸社会经济繁盛的结果,并对古代坊市制度的瓦解起了重要作用 。蜀冈上的衙城和蜀冈下的罗城相连接 , 形成了唐代扬州两重城的格局 。虽然唐代的扬州非常繁华,可当时烧制城砖还不是非常发达,也不是非常普及 。
据悉 , 唐代城墙遗址处 , 考古人员曾发现过大小两种城砖 。大的城砖 , 长度约38厘米,宽度约18厘米,厚度约为5厘米;而小的城砖长度约为26厘米,宽度约为13厘米,厚度约4厘米 。曾在扬州市区出土了模印铭文城砖,在扬州唐代罗城遗址出土了“罗城务官”铭城砖和“罗城”铭城砖 。
【最早的砖在哪里发现,至今所见最早的砖在哪里发现的?】五代:
规格要明显大得多
到了五代 , 城砖的烧制在唐代的基础上,规格明显大得多 。有人推测,也许是因为战乱,需要更加厚实的城砖加固城墙的缘故 。而这一时期的城砖,也有大小两种:大砖长约42厘米,宽约24厘米,厚度约5.5厘米;小砖长约39厘米,宽约19厘米,厚度约5厘米 。
南宋:
调集周边力量烧砖
宋徽宗宣和年间(1125年),金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宋王朝执行委曲求全政策,大片土地沦为战火之中 。1127年 , 徽、钦二帝被俘北去 , 高宗赵构率宋室残余逃难到扬州,以扬州为“行在”(临时都城),共1年零3个月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军渡过淮河,直取扬州 。高宗经镇江逃往杭州 , 金兵占领扬州后,纵火焚城,存者仅数千人,扬州城市遭到严重破坏 。
现在发现的带有时代烙印的城砖,虽然尺寸不完全一样 , 但相差不是很大,一般城砖长约33厘米,宽约16厘米,厚度约5.5厘米 。例如,双博馆陈列的扬州宋大城遗址出土的“镇江前军”城砖、“镇江左军”城砖、“镇江后军”城砖、“镇江右军”城砖、“武锋军”城砖、“大使府造”城砖、“镇江府官砖”城砖以及“供宅用”类城砖残件等铭文砖,更是说明了宋代扬州为了抗金,当时调集了周边地区人力、物力、财力 , 烧制城砖,共同修筑城墙抵御敌军 。
明清:
建筑开始采用青砖
明清时期 , 烧制的砖块,不仅用于修筑城墙,古建筑以及富足的扬州盐商住宅也开始采用坚固的青砖 。当然,用于城墙的城砖,块头非常大,而民用砖则要小很多 。
在秦都咸阳宫殿建筑遗址,以及陕西临潼,风翔等地发现众多的秦代画像砖和铺地青砖,除铺地青砖为素面外 , 大多数砖面饰有太阳纹、米格纹、小方格纹、平行线纹等 。用作踏步或砌于壁面的长方形空心砖,砖面或模印几何形花纹,或阴线刻划龙纹、凤纹,也有模射猎、宴客等场面的 。最了不起的是秦代对万里长城的修筑工程,《史记?蒙恬传》载:“始皇二十六年,使蒙恬将三万众,北逐戎狄 , 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 , 起临洮,至辽东 。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至阳山,透蛇而北 。”在高山峻岭之顶端筑起雄伟浩迈、气壮山河的万里长城,其工程之宏大,用砖之多 , 举世罕见 。
空心砖,是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劳动人民的一项创造 , 被用作宫殿、官署或陵园建筑 。到西汉时期,空心砖的制作又有了新的发展 , 砖面上的纹饰图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简练、形象生动、线条劲健 。它不单是作为建筑材料,更多的是用来建造画像砖墓 。这种空心画像砖,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画像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阙门建筑、各种人物、乐舞、车马、狩猎、驯兽、击刺、禽兽、神话故事等有四十多种 。这些富有艺术价值的陶质工艺品,为我们研究汉代的社会面貌及绘画艺术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到东汉初期,画像空心砖的应用从中原地区扩展到四川一带,中原地区空心画像砖墓到东汉后期为小砖所替代,而四川则延续到蜀汉时期 。这一时期的画像砖内容更为丰富 。有反映各种生产活动的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探矿、桑园等;有描写社会风俗的市集、宴乐、游戏、舞蹈、杂技、贵族家庭生活等;还有车骑出行、阙观及神话故事等等 。这些画像砖是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的现实写照,在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及艺术上有着重大价值 。
建筑用瓦有板瓦和筒瓦两种,其制作方法是先用泥条盘筑成类似陶水管的圆筒形坯,再切割成两半 , 成为两个半圆形简瓦,如果切割成三等分,即成为板瓦 。瓦坯制成后,在简瓦前端再按上园形或半圆形瓦当 。这种简瓦和板瓦的烧造大约起源于西周时期 , 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西周宫殿建筑遗址中大量出土,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用陶上的伟大创造,开创了瓦顶房屋建筑的先河 。
最早的砖在哪里发现,至今所见最早的砖在哪里发现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最早的砖我国最早发现砖是陕西扶风县出土的西周晚期灰坑中长36cm,宽25cm,厚2.5cm的残砖 。最早的瓦当也集中发现于扶风县的周原遗址 。砖瓦对古建筑的保护作用和艺术效果标志着人类从原始进入文明;建筑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划时代变化 , 也揭开了古文化艺术的历史序幕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烧结砖的国家之一 。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生产出青色高质量砖产品,用于很多重点工程,包括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丽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古代建筑 。
妈呀,我还以为你开玩笑呢,知道这个干吗呀
我知道那种古代的青砖的烧法现在已经失传了 , 我家南京的城墙上青砖,可以千年风雨侵蚀不坏,现在的砖却不能了 。
我有一块,要不要?
最早的砖在哪里发现,至今所见最早的砖在哪里发现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中国最早的砖来自这里,称为中华第一砖,砖为什么又叫中国最早的砖来自西安蓝田新街遗址,距今约有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遗址 。
出土五块残砖,还有一些土坯残块,经过测算有5000年历史,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砖,因此被称为中华第一砖 。
最早的砖在哪里发现,至今所见最早的砖在哪里发现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至今所见最早的砖在哪里发现的?砖的出现
在中国,砖出现于奴隶社会的末期和封建社会的初期 。从战国时间的建筑遗址中,已发现条砖、方砖和栏杆砖,品种繁多,主要用于铺地和砌壁面 。条砖和方砖用模压成型,外饰花纹,栏杆砖两面刻兽纹,兽作伏状,俯首翘尾,形态古朴、生动 。
砖的兴盛
真正大量使用砖开始于秦朝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都城、建宫殿、修驰道、筑陵墓,烧制和应用了大量的砖 。
历史上著名的秦朝都城阿房宫中就是使用青砖铺地 。青砖上还有各种装饰性纹理图案 , 至金仍有珍贵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防御北方的匈奴贵族南侵 , 动用大量劳动力 , 使用砖石建造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气魄雄伟,工程艰巨,用砖量巨大 。万里长城历经千年的风雨,至今仍基本完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