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活成怎样的自己?

01.
生活中总会听到这样的言论:那谁家的小子或者丫头 , 一看就是个学习的好料子 , 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 听到这些话的孩子 , 大部分都在心里默默暗示自己 , 我长大了是个有出息的人 , 那我就要好好读书 , 最后真就成了尖子生.......
还有另一种反面教材 , 有些不负责任的家长斥责孩子:看你那个完蛋的样子 , 长大了也不会有啥出息 , 有些孩子听到后 , 就破罐子破摔了 , 你不是说我没出息吗 , 那我就不努力了 , 最后就成了学渣........

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活成怎样的自己?
本文图片

再比如 ,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上 , 都会觉得女孩子在小学阶段有冲劲 , 而等到上了中学以后就不如男孩子的后劲足 , 所以有的家长就会觉得女孩子即使在后期多努力 , 提升的效果也不明显 。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 ,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过这种体会 , 会自己不自觉地被某些看见或者看不见的条条框框所限制 , 给自己贴上一些负面标签 , 自我设限 , 抑制了自己的发展 。
我们如果想要更大的发展 , 就要摆脱这种身份上的设定 , 把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诅咒统统忘掉 , 别让任何人、任何思维影响到我们前进的方向 。

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活成怎样的自己?
本文图片

02.
《刻板印象》是一本教会我们如何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带给我们的束缚和影响 , 抛开一些对应的标签带给我们的困扰 , 从而让我们活成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
在美国 , 种族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一大社会问题 , 在校园里 , 白人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 , 他们引领了主流价值观、社会规范、个人偏好、审美标准、音乐潮流 , 甚至宗教信仰 。
黑人学生则被边缘化 , 因为他们是校园里的少数派 ,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 这种身份上的标签 , 使得黑人学生想要体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赏识就显得尤为艰难了 。
所以很多黑人 , 就会想办法让自己的身份洗白 , 把自己变成白人 , 在美国有一个关于迈克尔·杰克逊的笑话:一个贫穷的黑人小子竟然长成了一位富有的白人姐姐 , 这种奇迹也只有在美国才会发生 。

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活成怎样的自己?
本文图片

【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活成怎样的自己?】书中也有一个案例 , 来更好地说明 , 一个人的身份的改变 , 确实能让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
阿纳勒托·布罗亚德是《纽约时报》的评论员 , 他撰写了大量的书评 , 他还擅长写小说和随笔 , 文思极为敏捷 , 他的作品一经出版 , 就非常受欢迎 。
在读者的心目中 , 阿纳勒托·布罗亚德是犹太裔或者欧洲裔 , 没想到他是个地地道道的黑人 , 他的双亲 , 乃至他的祖辈们都是黑人 。
20世纪中叶 , 布罗亚德和他的原生家庭在移民潮中 , 隐藏了自己的黑人身份 , 融入了白人的世界 , 他的父亲是一名手艺精湛的木匠 , 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白人 , 以便能接到更赚钱的生意 。
布罗亚德的学习成绩很好 , 他在大学期间对欧美文学产生了兴趣 , 立志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 , 后来又投身军营 , 在这个时间段里 , 他把自己的种族身份做了重设 , 来到了纽约 , 以一个白人的身份开始了新的生活 。
他开始大量发表作品 , 还在新社会研究学校和纽约大学担任写做老师 , 迎娶了一名白人女子 , 最后被《纽约时报》评为每日书评人 , 直到生命终了 , 也没有暴露自己的黑人身份 , 连自己的孩子都被蒙在鼓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