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菜的饮食特色是什么?

地方饮食习惯与它的地方风俗有着直接的联系 , 与地区所处的环境、气候也有一定的关联 。我国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 , 所以各地有着许多完全不一样的饮食习惯 , 也造就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那么大家知道客家菜文化的饮食特色有哪些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
客家饮食的特色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素、野、粗、杂的传统吃法 。
一、吃素
【客家菜的饮食特色是什么?】客家对吃素有两种理解 , 一是不吃荤 , 二是没油吃 。不吃荤的“荤”指肉类或动物油 , 没油吃的“油”兼指植物油和动物油 。客家人吃素少数属于主动行为 , 多数属于被动行为 , 即艰苦的生活条件逼得你想吃素也吃不成 , 不想吃素也得吃 。过去 , 除了过年过节或有宾客临门 , 客家人是很少买肉或宰家禽家畜的 , 只有家中杀了猪或农事繁重季节到墟上买点肉 , 才能打打牙祭开开荤 。
杀猪 , 一年之中不过一二回 , 到墟上买肉 , 一月之中也不过一二回或三四回 , 而且斤两也极有限 。这可难煞了家庭主妇 , 既要留一点作款待宾客用 , 还得留一点肥肉擦锅壁煮菜;剩下的肉 , 上有老 , 下有小 , 须怎么做 , 才能合家欢喜 , 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其结果 , 家庭主妇本人往往只能喝几口汤 。留下煮菜的那块肥肉甚至只能在烧热的锅壁上擦擦而已 , 使菜不至粘锅为度 。
过去客家食用的植物油主要是山茶籽油(简称茶油)和菜籽油 。主要用途:一用来平时点灯以奉祀祖宗和诸神;二用来庙会时炸米饭敬神;三用来款待宾客(包括“回篮子”);自己一般是舍不得吃的 。在无荤可吃的情况下 , 客家人最偏爱的素食大概莫过于豆腐了 , 它只需少许植物油即可 , 这也许是豆腐风靡客家地区的一条重要原因 。
幸好吃豆腐是革命先辈所推崇的 。孙中山先生就说:“中国素食者必食豆腐 。夫豆腐者 , 实植物中之肉料也 。此物有肉料之功 , 而无肉料之毒 , 故中国全国皆素食 , 也习惯为常 , 而无待学者之提倡矣 。”当然 , 孙中山先生说的豆腐不是无油或少油的豆腐 , 而是“调味有方”的豆腐 。
吃素是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就是一个崇尚素食的代表人物他吃素完全是一种主动行为 。他很少吃荤 , 甚至很少吃植物油 , 并非他吃不起 。他的《野饭》诗说他在山里吃的是少盐无油的意米、苦笋、芋头和山蔬 , 但他却视为美味佳肴 , 感到心满意足 。
陆游写过数十首咏叹素食的诗 。他不仅认为“菘芥、稻粱”之类的饭菜好吃(“菘芥煮羹甘胜蜜 , 稻粱炊饭滑如珠”) , 而且还感到吃素可以养病健身 , 益寿延年 。到了晚年 , 陆游几乎完全不吃荤 , 成了一个享寿八十有五的茹素长者 。此外 。清初着名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李渔也主张蔬食为上 , 肉食次之 。“肉食者鄙” , 他很瞧不起那些常常吃肉却不善谋的昏庸无能的官僚贵族 。
客家人吃素正暗合了科学道理 。现代有人撰文说:科学研究表明 , 肉食品和十大死亡原因中的六种疾病(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和肝硬化)有关 。西方一些国家出现肉、蛋类食品被冷落 , 而以土豆为主的蔬菜和纤维丰富 , 特别是有防癌和避免动脉阻塞作用的食品 , 成为抢手货 。看来客家人因生活条件窘困造成的被动吃素的行为 , 倒是“因祸得福”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