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独具代表性的文化:羌族萨朗

羌族萨朗是最代表羌族文化的一种舞蹈,是当地羌族人民娱己娱神的重要手段 。在羌族,无论是喜事、忧事,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院坝堂屋,都能看到萨朗的影子,随着时代的发展,萨朗不仅承载了羌族文化的传承,也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
羌族萨朗作为羌族多数歌舞种类的统称,源于羌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交融与互补 。因此,要说明羌族萨朗的艺术特点,就必须从其内部分类中一一道来 。整体上说,羌族萨朗粗狂、奔放,却又不失温婉与精致,歌舞不分家是其文化根本特性(即使使用数字音乐亦然) 。特点如下:
舞蹈明显保留着原始乐舞粗犷、古朴的风格,大多数是在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进行 。舞者既能通过舞蹈取悦祖先神灵,又得以自娱,以打击乐器伴奏,加深人们对神的崇拜和神秘感 。
歌伴舞步 。舞蹈动作的表现和歌词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多数舞者用歌来促使舞蹈循环往复的进行 。
【羌族独具代表性的文化:羌族萨朗】羌族民间的动律表现为屈伸,向下颤膝,同边行舞,胯部的开合,双脚交叉点踏,左右拧倾 。步伐组合是从左至右而行 。舞蹈音乐节奏的特点同舞者的情绪表现相吻合,结束句下滑,同一乐句男领女跟,动作完全重复,节奏的强弱起落结合巧妙协调 。
发源地与形式
根据发源地和形式不同,羌族萨朗分为北方言区的萨朗、卡斯达温、仁木那·耸瓦,以及南方言区的席布搓、莫恩那莎等种类 。
功能与社会意义
根据功能与社会意义,羌族萨朗分为喜事萨朗、忧事萨朗 。喜事萨朗广泛用于自娱自乐、节日庆典、文化交流、日常健身等,忧事萨朗则在祭祀、丧葬等场合出现,主要用于娱神娱鬼 。喜事萨朗与忧事萨朗的歌曲区别十分明显,舞蹈动作区别主要在于快慢节奏 。
发展变化形态
根据发展变化形态,羌族萨朗又可以分为原生态与规范化两种 。原生态羌族萨朗沿袭古风,自唱自跳歌舞不分家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是羌民生活中休憩、娱乐、祭祀、礼仪的重要手段;规范化羌族萨朗使用数字音乐伴奏,每首歌固定有经过艺术家整编创作的舞蹈动作组合,歌与舞通常无关联 。
标签:羌族独具代表性文化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