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仫佬族语言文字文化】据考证 , 仫佬族通用汉字 , 语言上的话 , 有汉语、有自己的仫佬语、也有壮语 。在一些称呼上也很多特别的地方 。那么你了解仫佬族的语言是怎么形成的吗?和汉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现在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仫佬族文化吧 。
早在明清时代一些文献就记载“姆佬”族有自己的语言 , 与汉语迥然不同 , 和僮(壮)语也有差别 。仫佬语属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仫佬语和侗语、水语、毛南语比较接近 。长期以来 , 由于仫佬族人民与汉、壮等兄弟民族经济文化交往密切 , 不少群众既会汉语 , 也会操壮语 , 有的还会说“土拐话”(汉语中的一种方言) 。但仫佬族却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 而通用汉文字 。
仫佬语称父为布、母为腻、兄为外、弟为侬、姐为遮、妹为诺、伯为巴、叔为梭、妻为卖、子为老、女为勒亚 。称马为骂、牛为顿、猪为墓、猫为妙、鸡为计、鸭为腰 。称门为堵、去为摆、饭为乌、手为纳、脚为顶、桥为久、酒为巧 。称吃饭为斩乌、穿衣为登谷 , 开门为凯朵、洗澡为沐很 。有许多基本词汇与壮、侗、水、毛难等族语言相同 , 它们同属我国南方古越人语的共同体中发展而来的 。现从声母、韵母、语言、语法、句子、词汇等方面简单介绍如下:
声母:仫佬语的声母有单纯声母、鄂化声母和唇化声母等三种 。单纯声母有P、Ph、m、f、V等唇音声母和t、th、n、j、ts、ths、S等舌尖声母 , 还有C、Ch、n、j等舌面声母和k、Kn、y、r等舌后声母和喉声母n等;唇化声母只限于舌后音、鄂化声母则分为唇音和舌后音两种 。
韵母:韵母由单元音、复合元音和元音加辅音韵尾构成 。声调分舒声调和促声调两类 , 以塞辅音P、t、K等收尾的韵母是促声调 , 其余全属舒声调 。舒声调有六个 , 相当于汉语中的平、上、去三个调并合分阴阳 。促声调相当于汉语的入声 , 它除了分阴阳外 , 往往又按元音的长短而变其调值 。
语音:仫佬语的语音音节包括上述声母、韵母和声调等三部分 。声母由辅音构成 , 不带辅音的声母 , 如属元音开头的 , 音节前总带上一个喉塞音 。韵母有的只有元音 , 有的元音辅音均有;声调则贯串于整个音节中 , 用以表示音节的高低抑扬顿挫 。
句子:有单句和复句两种 。单句又分具有主语和谓语两个成分的双部句 , 及没有具备主语和谓语成分的单部句 , 复句包含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小句子 , 不论是单句或复句 , 从结构形式来看 , 与汉语大致相同 , 所不同的是 , 形容词的句子词序往往是颠倒的 , 如买猪肉说成买肉猪 , 与其它壮侗语族相似 。当然 , 在本族中也存在着住地不同与各兄弟民族接触的情况不同而出现了语言词句上的不同 , 如东门、四把一带的仫佬族称明天为天明 , 称口唇为唇口 , 而龙岸一带的仫佬族则称为明天和口唇等 。它们之间在声母、韵母、声调、语法上也有若干差异 , 这就是平常所说方言 。
词汇:仫佬语的构词分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单纯词如:与合成词 。词汇方面具有其一般的特征 , 与同语族的民族语言一样 , 每一词的音节均有其专门的意义 , 都以单纯词和合成词为主 , 多音节单纯词较少 , 形容词带附加音节就造成新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风格素朴美观的阿昌族服饰文化
- 仡佬族牛王节:歌颂牛的贡献
- 独具民族特色的羌族祭山会
- 若有所失的若是什么意思 若有所失解释
- 宸字取名的含义是什么 宸在名字中有什么寓意
- 绣球花的寓意和象征 绣球花有什么寓意
- 木耳用开水泡有害处吗 木耳用开水泡有害处的吗
- 如何去除鱼缸中的涡虫准确方法 去除鱼缸中的涡虫准确方法有哪些
- 宫锁心玉|《宫锁心玉》中三个薄情的男人:一个虚伪,一个狠绝,另一个无能
- 每天喝纯牛奶有什么好处 每天喝纯牛奶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