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油的化学组成石油的化学组成可以从组成石油的元素、化合物、馏分和组分加以认识,必须明确这是从不同侧面去认识同一问题 。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
由于石油没有确定的化学成分 , 因而也就没有确定的元素组成 。但其元素组成还是有一定的变化范围 。
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碳(C)和氢(H),其次是硫(S)、氮(N)、氧(O) 。世界上大多数石油的元素组成一般为:碳含量介于80%~88%之间,氢含量占10%~14%,硫、氮、氧总量在0.3%~7%之间变化 , 一般低于2%~3%,个别石油含硫量可高达10% 。世界各地原油的元素组成尽管千差万别,但均以碳、氢两种元素占绝对优势,一般在95%~99%之间 。碳、氢元素重量比介于5.7~7.7之间,平均值约为6.5 。原子比的平均值约为0.57(或1∶1.8) 。
【石油的组成,石油的化学组成】石油中硫含量 , 据蒂索(B.P.Tissot,1978)等对9347个样品的统计,平均为0.65%(重量) , 其频率分布具双峰型(图2-2) , 多数样品(约7500个)的含硫量小于1%,少数样品(1800个)的含硫量大于1%,1%处为两峰的交叉点 。根据含硫量可把原油概略地分为高硫原油(含硫量大于1%)和低硫原油(含硫量小于1%) 。原油中的硫主要来自有机物的蛋白质和围岩的含硫酸盐矿物如石膏等,故产于海相环境的石油较形成于陆相环境的石油含硫量高 。由于硫具有腐蚀性,因此含硫量的高低关系到石油的品质 。含硫量变化范围很大,从万分之几到百分之几 。
图2-2 不同时代和成因的9347个石油样品中含硫分布(据Tissot&Welte,1978)
石油中含氮量在0.1%~1.7%之间,平均值0.094% 。90%以上的原油含氮量小于0.2%,最高可达1.7%(美国文图拉盆地的石油) , 通常以0.25%作为贫氮和富氮石油的界限 。
石油的含氧量在0.1%~4.5%之间,主要与其氧化变质程度有关 。
石油的元素组成,不同研究者的估算值不甚一致 。通常碳、氢两元素主要赋存在烃类化合物中 , 是石油的主体,而硫、氮、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大多富集在渣油或胶质和沥青质中 。
除上述5种主要元素之外,还从原油灰分(石油燃烧后的残渣)中发现有50多种元素 。这些元素虽然种类繁多,但总量仅占石油重量的十万分之几到万分之几,在石油中属微量元素 。石油中的微量元素,以钒、镍两种元素含量高、分布普遍 , 且由于其与石油成因有关联,故最为石油地质学家重视 。V/Ni比值可作为区分是来自海相环境还是陆相环境沉积物的标志之一 。一般认为V/Ni>1是来自海相环境 , V/Ni<1是来自陆相环境 。
(二)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概要地说,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多是有机化合物,作为杂质混入的无机化合物不多 , 含量甚微,可以忽略不计 。组成石油的5种主要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机化合物 。现今从全世界经过分析的不同原油中分离出来的有机化合物有近500种,还不包括有机金属化合物 。其中约200种为非烃,其余为烃类 。原油的大半部分是由150种烃类组成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两大类 , 其中烃类化合物是主要的,这与元素组成以C、H占绝对优势相一致 。
1.烃类化合物
在化学上 , 烃类可以分为两大类:饱和烃和不饱和烃 。
(1)饱和烃
在石油中饱和烃在数量上占大多数 , 一般占石油所有组分的50%~60% 。可细分为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和环烷烃 。
正构烷烃平均占石油体积的15%~20%,轻质原油可达30%以上,而重质原油可小于15% 。石油中已鉴定出的正烷烃为C1—C45,个别报道曾提及见有C60的正烷烃,但石油大部分正烷烃碳数≤C35 。在常温常压下,正烷烃C1—C4为气态 , C5—C15为液态,C16以上为固态(天然石蜡) 。
不同类型原油的正构烷烃分布情况如图2-3所示 。由图可见,尽管正构烷烃的分布曲线形态各异,但均呈一条连续的曲线,且奇碳数与偶碳数烃的含量总数近于相等 。根据主峰碳数的位置和形态,可将正烷烃分布曲线分为三种基本类型:①主峰碳小于C15,且主峰区较窄;②主峰碳大于C25,主峰区较宽;③主峰区在C15—C25之间,主峰区宽 。上述正烷烃的分布特点与成油原始有机质、成油环境和成熟度有密切关系,因而常用于石油的成因研究和油源对比 。
石油中带支链(侧链)的异构烷烃以≤C10为主,常见于C6—C8中;C11—C25较少,且以异戊间二烯型烷烃最重要 。石油中的异戊间二烯型烷烃(图2-4),一般被认为是从叶绿素的侧链———植醇演化而来,因而它是石油为生物成因的标志化合物 。这种异构烷烃的特点是每四个碳原子带有一个甲基支链 。现已从石油中分离出多种异戊间二烯型烷烃化合物,其总量达石油的0.5% 。其中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姥鲛烷)和2 , 6,10,14-四甲基十六烷(植烷) 。研究表明,同一来源的石油 , 各种异戊二烯型化合物极为相似,因而常用之作为油源对比的标志 。
图2-3 不同类型石油的正构烷烃分布曲线图(据Martin,1963)
图2-4 类异戊间二烯型烷烃同系物立体化学结构图
环烷烃在石油中所占的比例为20%~40%,平均30%左右 。低分子量(≤C10)的环烷烃,尤以环戊烷(C5-五员环)和环己烷(C6-六员环)及其衍生物是石油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一般环己烷多于环戊烷 。中等到大分子量(C10—C35)的环烷烃可以是单环到六环 。石油中环烷烃以单环和双环为主,占石油中环烷烃的50%~55%,三环约占20%,四环以上占25%左右 。在石油中多环环烷烃的含量随成熟度增加而减少 , 故高成熟原油中1~2环的环烷烃显著增多 。
在常温常压下,环丙烷(C3H6)和甲基环丙烷(C4H8)为气态,除此之外所有其他单环环烷烃均为液态,两环以上(>C11)的环烷烃为固态 。
(2)不饱和烃
石油中的不饱和烃主要是芳香烃和环烷芳香烃,平均占原油重量的20%~45% 。此外原油中偶可见有直链烯烃 。烯烃及不饱和环烃,因其极不稳定,故很少见 。
石油中已鉴定出的芳香烃,根据其结构不同可以分为单环、多环和稠环三类,而每个类型的主要分子常常不是母体,而是烷基衍生物 。
单环芳烃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 。
多环芳烃有联苯、三苯甲烷等 。
稠环芳烃包括萘(二环稠合),蒽和菲(三环稠合)以及苯并蒽和屈(四环稠合) 。
芳香烃在石油中以苯、萘、菲三种化合物含量最多,其主要分子也常常以烷基的衍生物出现 。如前者通常出现的主要是甲苯,而不是苯 。
环烷芳香烃包含一个或几个缩合芳环 , 并与饱和环及链烷基稠合在一起 。石油中最丰富的环烷芳香烃是两环(一个芳环和一个饱和环)构成的茚满和萘满以及它们的甲基衍生物 。而最重要的是四环和五环的环烷芳烃,其含量及分布特征常用于石油的成因研究和油源对比 。因为它们大多与甾族和萜族化合物有关(芳构化),而甾族和萜族化合物是典型的生物成因标志化合物 。
2.非烃化合物
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是指除C、H两种主要元素外,还含有硫或氮或氧 , 抑或金属原子(主要是钒和镍)的一大类化合物 。石油中这些元素的含量不多 , 但含这些元素的化合物却不少,有时可达石油重量的30% 。其中又主要是含硫、氮、氧的化合物 。
(1)含硫化合物
硫是碳和氢之后的第三个重要元素,含硫的化合物也最为多见 。目前石油中已鉴定出的含硫化合物将近100种,多呈硫醇、硫醚、硫化物和噻吩(以含硫的杂环化合物形式存在),在重质石油中含量较为丰富 。
石油中所含的硫是一种有害的杂质,因为它容易产生硫化氢(H2S)、硫化铁(FeS)、亚硫酸(H2SO3)或硫酸(H2SO4)等化合物,对机器、管道、油罐、炼塔等金属设备造成严重腐蚀,所以含硫量常作为评价石油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
通常将含硫量大于2%的石油称为高硫石油;低于0.5%的称为低硫石油;介于0.5%~2%之间的称为含硫石油 。一般含硫量较高的石油多产自碳酸盐岩系和膏盐岩系含油层,而产自砂岩的石油则含硫较少 。我国原油多属低硫石油(如大庆、任丘、大港、克拉玛依油田)和含硫石油(如胜利油田) 。原苏联伊申巴石油含硫量高达2.25%~7%,其他如墨西哥、委内瑞拉和中东的石油含硫量也较高 。
(2)含氮化合物
石油中含氮化合物较为少见,平均含量小于0.1% 。目前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含氮化合物有30多种,主要是以含氮杂环化合物形式存在 。可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碱性化合物,有吡啶、喹啉、异喹啉、吖啶及其同系物;另一组为非碱性化合物 , 有卟啉、吲哚、咔唑及其同系物,其中以含钒和镍的金属卟啉化合物最为重要 。
原油中的卟啉化合物首先是由特雷勃斯(C.Treibs,1934)发现的 。包括初卟啉和脱氧玫红初卟啉 , 并提出石油中的卟啉是由植物的叶绿素和动物的氯化血红素转化而来 。这个发现为石油有机成因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重视 。目前对卟啉的研究已逐步深入并发现了多种类型 。卟啉是以四个吡咯核为基本结构,由4个次甲基(—CH)桥键联结的含氮化合物,又称族化合物 。在石油中卟啉常与钒、镍等金属元素形成络合物,因而又称为有机金属化(络)合物 , 其基本结构与叶绿素结构极为相似(图2-5) 。
图2-5 叶绿素(A)与原油中的卟啉(B)、植烷(Ph)、姥鲛烷(Pr)结构比较图(据G.D.Hobson等,1981)
但是 , 并不是所有原油中都含有卟啉,有相当一部分原油中不含或仅含痕量 。一般中新生代地层中形成的原油含卟啉较多,而古生代地层中石油含卟啉甚低或不含 。这可能与卟啉的稳定性差有关 。在高温(>250℃)或氧化条件下,卟啉将发生开环裂解而遭破坏 。
此外,原油中的卟啉类型还与沉积环境有密切关系,海相石油富含钒卟啉 , 而陆相石油富含镍卟啉 。
(3)含氧化合物
石油中含氧化合物已鉴定出50多种,包括有机酸、酚和酮类化合物 。其中主要是与酸官能团(—COOH)有关的有机酸 , 有C2~24的脂肪酸,C5~10的环烷酸 , C10~15的类异戊二烯酸 。石油中的有机酸和酚(酸性)统称石油酸,其中以环烷酸最多,占石油酸的95%,主要是五员酸和六员酸 。几乎所有石油中都含有环烷酸,但含量变化较大,在0.03%~1.9%之间 。环烷酸易与碱金属作用生成环烷酸盐,环烷酸盐又特别易溶于水 。因此地下水中环烷酸盐的存在是找油的标志之一 。
(三)石油的馏分组成
石油是若干种烃类和非烃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每种化合物都有自己的沸点和凝点 。石油的馏分就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通过对原油加热蒸馏,将石油分割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分割所用的温度区间(馏程)不同,馏分就有所差异(表2-1) 。
表2-1 石油的馏分组成
据亨特对美国一种相对密度为35°API(0.85g/cm3)的环烷型原油所做的分析结果,以脱气后各馏分总和计算 , 各馏分的体积百分比为:汽油27%,煤油13%,柴油12%,重质瓦斯油10%,润滑油20%,渣油18% 。其与化合物组成的关系如图2-6所示 。
通常石油的炼制过程可以看作就是对石油的分馏 , 馏程的控制是根据原油的品质及对油品质量的具体要求来确定的 。现代炼油工业为了提高石油中轻馏分的产量和提高产品质量,除了采用直馏法外,还采用催化热裂化、加氢裂化、热裂解、石油的铂重整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例如在常压下分馏出的汽油只占原油的15%~20% , 在采用催化热裂化后,可使汽油的产量提高到50%~80%,以满足各方面以汽油作能源燃料的需求 。
图2-6 相对密度为35°API的环烷型石油的馏分与化合物组成的关系图(据J.M.Hunt,1979)
(四)石油的组分组成
石油组分分析是过去在石油研究中曾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它是利用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对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原油分成若干部分 , 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
一般在作组分分析之前 , 先对原油进行分馏 , 去掉低于210℃的轻馏分,切?。?10℃的馏分进行组分分析(图2-7) 。凡能溶于氯仿和四氯化碳的组分称为油质,它们是石油中极性最弱的部分,其成分主要是饱和烃和一部分低分子芳烃 。溶于苯的组分称为苯胶质 , 其成分主要是芳烃和一些具有芳环结构的含杂元素的化合物(主要为含S、N、O的多环芳烃) 。用酒精和苯的混合液(或其他极性更强的如甲醇、丙酮等)作溶剂,可以得到酒精-苯胶质(或其他相应组分),此类胶质的成分主要是含杂元素的非烃化合物 。用石油醚分离,溶于石油醚的部分是油质和胶质 。其中能被硅胶吸附的部分是胶质;不被硅胶吸附的部分是油质;剩下不溶于石油醚的组分(但可溶于苯、二硫化碳和三氯甲烷等中性有机溶剂,呈胶体溶液,可被硅胶吸附)为沥青质;后者是渣油的主要组分,其主要成分是结构复杂的大分子非烃化合物 。
显然,石油的组分组成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特别是胶质和沥青质 , 在石油地质学中使用频率较高,使用上也不是很严谨 。胶质和沥青质是一些分子量较大的复杂化合物的混合体 。胶质的视分子量约在300~1200;沥青的视分子量多大于10000 , 可能达到甚至于超过50000,其直径平均为40~50nm 。胶质和沥青质占原油的0~40%,平均为20% 。胶质和沥青质可能主要是由多环芳核或环烷-芳核和杂原子链如含S、N、O等的化合物组成,其平均元素组成如表2-2所示,大量分布于未成熟以及经过生物降解和变质的原油中,尤其在天然沥青矿物或沥青砂岩中更为多见 。
石油的组分在石油的成因演化研究和原油品质评价中经常涉及 。
图2-7 原油组分分析流程图
表2-2 胶质和沥青质的平均元素组成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石油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尸体,生物的细胞含有脂肪和油脂 , 脂肪和油脂则是由碳、氢、氧等3种元素组成的 。生物遗体沉降于海底或湖底并被淤泥覆盖之后,氧元素分离,碳和氢则组成碳氢化合物 。我们已经在地球上发现3000种以上的碳氢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种左右的碳氢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轻的碳氢化合物则成为天然气 。煤矿与石油的成因很类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态 。大量产生碳氢化合物的岩石即称为“石油源岩” 。埋没于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热和压力的影响,再加上其他多种化学反应之后就产生石油,而石油积存于岩石间隙之间便形成油田 。地壳变动而石油生成我们最近逐渐了解地球内部的变化与石油的生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 在描述此种关系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地球内部的状况 。地球的半径大约是6400公里,覆盖地球表面的地壳下方是由岩石形成厚达2900公里的“地慢”,其下方则是由金属形成的“地核”,并以大约5100公里深处分界 , 分为“外核”与“内核” 。外核主要是由液态金属铁组成,内核则主要是固态铁 。地球表面铺满坚硬的“板块” , 厚度约有100公里,是由向上喷出的“洋脊”产生的,’在 缓缓移动到“海沟”后就沉降于 另一板块下方 。80年代后期,人们学会捕捉地震波传递到地球内部时的立体图 , 于是发现令人惊讶的地慢活动状况 。高温又巨型的上升流“超级卷流”由地底涌上后,以蘑菇形态分别存在于夏威夷和非洲大陆正下方 。此外,低温的巨型下降流“冷卷流”则以水滴形态占据亚洲大陆及南美洲大陆正下方的冷卷流似乎是沉降到地函底部 。我们现在的知道的是,地幔内部落热对流是以冷卷流向超级卷注移动的形态而形成的 。此种运动不仅影响板块运动,似乎也对整个地球的地质和环境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超级卷流是石油制造者?现在全球生产的石没之中,有60%是产生了恐龙称霸地球时期所形成的石油源岩 , 所形成的“黑色页岩”则遍布世界各地 。黑色页岩主要是由未经氧化的藻类等浮游植物遗骸堆积而成 。由此可知当时必须有可让浮游植物繁殖又不会产生氧化的缺氧环境条件,大量的黑色页岩才会形成 。最近发现,石油源岩在此时代的形成似乎与超级卷流运动的活化可以促使由地下涌出的地幔物质所形成的洋脊体积增大,海面因而上升,使得较低的陆地变成浅海,而浅海则具有可当石油原料的藻类等浮游植物极易繁殖的环境 。浅海地区的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而出现大幅增加和大量死亡的现象 , 周围的细菌为分解其残骸而消耗氧气,于是出现了缺氧环境 。地球温暖化也会改变深层海水的流动状况,由于高纬度地区与低纬度地区海水的温度高低不同,较低温但含有丰富氧气的高纬度地区深层海水会流向低纬度地区海洋 。但地球温暖化的现象减少 。氧气较少的海域因而扩大,无法氧化的浮游植物便逐渐堆积,所留下的大量有机物则形成石油源岩 。生物的演化改变了石油的性质由于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遗?。虼说鞑槭偷男灾时憧梢缘弥爬鲜逼诘纳镅莼毯偷厍蚧肪忱?。生命的演化大概有下述的过程 。生命是于38亿年前诞生,并逐渐地进行演化,到了距今5亿5000万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时期,爆发性的演化才开始,大约4亿4500万年前,生命也登上了陆地 。4亿4000万年至4亿年前时期 , 石油源岩的主要成分是当时繁茂的浮游植物所形成的耐碳氢化合物 。另一方面,羊齿类植物在此时期繁琐盛于海岸近处,因此以陆上植物为原料的石油源岩也出现了 。2亿9000万年前,广大的陆地普遍出现由裸子植物组成的森林,并到处形成被沼泽地包围的湖沼,藻类便在湖沼中开始繁殖 。由此也产生了以藻类为原料的新种石油源岩,这也是陆上植物的繁盛促使新性质石油源岩诞生的一例 。9000万年前时期,被子植物和针叶树林开始逐渐扩张到高纬度地区和高地,因而出现以陆地木材为原料的石油源岩 。另一方面,树木的树脂成为轻质原油的原料,形成新的石油源岩 。针叶树林的增加竟使得木材取代了藻类 , 成为石油源岩的主要原料 。最近石油性质的分析技术有长足的进步,我们已逐渐可以取得有关石油原料性质,以及由热能引起的变化过程等的详细资料 。由此种资料即能进一步了解原料生物遗骸逐渐堆积时的环境状况 。大约1亿7000万年到200万年前所发生的全球性规模“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期”也造出了巨油田,在此时期,分布于广大范围的1亿年前前后形成的石油源岩都没入地中 。现有的石油和天然气有大约3分之2就是此时期形成的
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 。严格地说 , 石油以氢与碳构成的烃类为主要成分 。分子量最小的4种烃,全都是煤气 。
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 , 其余为硫、氮、氧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锑等) 。 一般天然石油不含烯烃而二次加工产物中常含有数量不等的烯烃和炔烃 。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
扩展资料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甚红、金黄、墨绿、黑、褐红、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决定的,含的越高颜色越深 。
我国重庆黄瓜山和华北大港油田有的井产无色石油,克拉玛依石油呈褐至黑色,大庆、胜利、玉门石油均为黑色 。
无色石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原苏联巴库、罗马尼亚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均有产出 。
石油沿着工艺顺序流经各装置,在不同的温度、压力、流量、时间条件下,分解为不同馏分,完成产品生产的各个阶段 。
一套装置可同时生产几种不同的产品,而同一产品又可以由不同的装置来生产,产品品种多 。因此,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在管理上需采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方法,恰当安排不同装置的生产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油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 , 与生物无关 , 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 , 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 , 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古埃及、古巴比伦人在很古以前已开采利用石油 。“石油”这个中文名称是由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1.0g/cm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摄氏度),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摄氏度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 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不过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区分很大 。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 。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2012年开采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 。实际上 ,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原料 。
世界海洋面积3.6亿平方 千米,约为陆地的2.4倍 。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 。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石油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石油中的主要成分: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 , 密度为0.8 -1.0g/cm3,粘度范围很宽 , 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摄氏度) , 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摄氏度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不过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区分很大 。
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 。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
世界海洋面积3.6亿平方 千米,约为陆地的2.4倍 。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 , 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 。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
扩展资料:
从60年代开始,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科学技术广泛用于油、气田开发为标志,开发技术迅速发展 。
1、建立的各种油层的沉积相模型,提高了预测储油砂体的非均质性及其连续性的能力,从而能更经济有效地布置井位和开发工作;
2、把现代物理中的核技术应用到测井中,形成放射性测井技术 , 与原有的电测技术,加上新的生产测井系列,可以用来直接测定油藏中油、气、水的分布情况,在不同开发阶段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
3、对油气藏内部在采油气过程中起作用的表面现象及在多孔介质中的多相渗流的规律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根据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这些现象由定性进入定量解释(见油藏数值模拟),试验和开发了除注水以外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新技术;
4、以喷射钻井和平衡钻井为基础的优化钻井技术迅速发展 。钻井速度有很大的提高 。可以打各种特殊类型的井,包括丛式井,定向井,甚至水平井,加上优质泥浆,使钻井过程中油层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5、大型酸化压裂技术的应用使很多过去没有经济价值的油、气藏,特别是致密气藏,可以投入开发,大大增加了天然资源的利用程度 。对油井的出砂、结蜡和高含水所造成的困难 , 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见稠油开采,油井防蜡和清蜡,油井防砂和清砂,水油比控制);
6、向油层注蒸汽 , 热采技术的应用已经使很多稠油油藏投入开发;
7、油、气分离技术和气体处理技术的自动化和电子监控,使矿场油、气集输中的损耗降到很低,并能提供质量更高的产品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石油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 。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
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C1~4的气态烃(石油气),C5~8汽油等
您好
石油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由碳、氢、氧等3种元素组成
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石油是由什么组成的?古代动、植物的遗体,由于地壳的运动被压在地层深处,在缺氧、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逐渐变成石油 。经过勘探、开采未经炼制前的石油叫做原油 。在常温下,原油大都呈流体或半流体状态,颜色多是黑色或深棕色,少数为暗绿色、赤褐或黄色,并且有特殊的气味 。原油经过炼制后的成品叫做石油产品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约占组成石油的元素的96%~99%)组成的碳氢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简称烃,它是石油加工和利用的主要对象 。石油中还含有硫、氮、氧等元素,其含量约占1%~3%,它们与碳、氢形成的硫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化合物的含量常达10%~20%,这些非烃类化合物大都对原油加工和产品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在炼制过程中应尽可能将它们除去 。此外,石油中还含有微量的氯、碘、砷、磷、钾、钠、铁、镍等元素,它们也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虽对石油产品的影响不大,但其中的砷会使铂重整的催化剂中毒(使催化剂丧失活性),铁、镍、钒会使催化裂化的催化剂中毒,故在这类加工时,对原料要有所选择或进行预处理 。石油中的烃类按其结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不饱和烃等类 。不同烃类对各种石油产品性质的影响各不相同 。
组成石油的元素主要是碳和氢 , 其中碳约占83%~87%,氢约占11%~14%,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硫、氮、氧及微量的镍、钒、铁、铜等元素 。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复杂 , 它们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从几十到几千的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除烃类之外,石油中还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类化合物,主要是含硫、含氮、含氧的化合物以及一些胶状沥青质 。石油的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在液态烃里溶有气态烃和固态烃 。
石油是碳氢化合物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1万左右手表买什么品牌?推荐几个性价比高的品牌,有没有什么性价比高的潜水表推荐推荐?预算1万左右~
- a4纸高度和宽度是多少,a4纸的长度是多少?
- 为什么帅的男生找丑女,为什么有的男孩子很帅气却找那种很丑的做女朋友?
- 郁金香的花语,郁金香的花语是什么
- 真空包装需要放冰箱吗,真空包装的粽子要放冰箱吗?冷冻保存能放多久?
- 丧事叫随礼还是上礼,上礼和出礼的区别
- 探讨1千万以上手表的魅力,世界上最贵的手表 世界上最贵手表介绍
- 知性半身裙排行榜品牌,日系女装买什么品牌的好
- 2万女士手表什么牌子的好,女士手表买什么牌子的好
- 希递康免疫胶囊是什么药,希递康免疫胶囊到底属于一种什么产品,为什么是保健品还那么大肆的在电视上宣传?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