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家代表人物,诸子百家中的名家,杂家,阴阳家各是什么意思?代表人物是谁?

1、诸子百家中的名家,杂家,阴阳家各是什么意思?代表人物是谁?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作品:《公孙龙子》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 , 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 。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 。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 。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 , 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

阴阳家代表人物,诸子百家中的名家,杂家,阴阳家各是什么意思?代表人物是谁?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阴阳家的始祖是谁?求解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 , 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 , 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 ,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 , 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 , 已全部散佚 。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 。《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
阴阳家代表人物是邹衍 。
阴阳家,诸子百家之一,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 , 齐国人邹衍是其创始人,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阴阳家的学问“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 。”《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 。《史记》记载:《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 。故阴阳,五行观点最早由《周易》提出 。
阴阳家思想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 , 尝试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
阴阳家:战国时提倡阴阳五行之说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齐国的邹衍
阴阳家代表人物,诸子百家中的名家,杂家,阴阳家各是什么意思?代表人物是谁?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例举百家争鸣中各主要学派的名称,代表人物,核心思想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 。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 , 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
2、道家 ,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 。
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 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 。
3、墨家 , 代表人物:墨翟 。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杭?nbsp;, 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 , 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 , 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
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 , 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 ,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 , 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 。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 , 故天下服矣” 。这与 [3]  的形势相适应 。他主张:“事备而后动”,写成了《孙膑兵法》 。他们当时被称为兵家 。
阴阳家,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 。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
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
纵横即合纵连横 。
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 。列为诸子百家之一 。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 。
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
扩展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概括起来是以下几点因素:
政治因素 。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 。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 , 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 。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
经济因素 。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 , 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
科技因素 。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 , 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 。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百家争鸣
阴阳家代表人物,诸子百家中的名家,杂家,阴阳家各是什么意思?代表人物是谁?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介绍下阴阳家阴阳家的名称由来——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
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 。阴阳家以阴阳五行为其基本线路,所以称为"阴阳家",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先秦学派之一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刘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 。
阴阳——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 。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既《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
其基本思路:阴阳交感而生宇宙万物 , 宇宙万物是阴阳的对立统一 。阴阳学说是在气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并在气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天地 , 日月,昼夜,晴明,水火 , 温凉等运动变化中一分二的结果,这样就抽象出来"阴"和"阳"两个相对的概念 。阴阳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事物 , 所以"阴阳者,有名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 。
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的事物和现象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用"对立 , 互根,消长,转化"八字括之 。
五行——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二曰火,三曰木 , 四曰金,五曰土 。"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 。它也是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 。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就是"相生"与"相克" 。
五行学说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指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 。它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 , 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间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 , 按其属性进行归纳 。凡即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 , 发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 , 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 。将人体的一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 , 用以说明人体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附表一张,可见文末 。
阴阳家的思想——
其思想主要源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经" 。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 , 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显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胡适曾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大为赞叹阴阳家的这一地理观念);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下面还会谈到)说,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均由五行所主运;在政治伦理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 。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 , 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
五德终始——
又称"五德转移" 。阴阳家代表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为"五德终始"之说 , 影响甚大 。后来的挂名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梁任公在其《饮冰室文集·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中谈到阴阳学说之害时曾提到:宜负罪责者三人焉……曰邹衍,曰董仲舒,曰刘向 。可见阴阳家其要)等,都是以阴阳五行为思想基干 。
"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 。按阴阳家的说法 , 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 , 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 。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但却陷入了历史循环论 。
阴阳家的没落——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武帝罢百家后 , 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 。
阴阳家代表人物——
战国时,有公梼生、公孙发、南公等人,但以邹衍最为著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附有邹衍小传) 。
阴阳家著作——
《汉书·艺文志》载:阴阳二十一家 , 三百六十九篇 。《公梼生终始》十四篇 。《公孙发》二十二篇 。《邹子》四十九篇 。《邹子终始》五十六篇 。《乘丘子》五篇 。六国时 。《杜文公》五篇 。《黄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现存少量残文外,均已亡佚 。
五时五 五 五 五 五五五 五六五形情 五 变
音间味 色 化 气 方季行 脏腑官体志 声 动
角 平旦 酸 青 生 风 东春木 肝胆目筋怒 呼 握
征 日中 苦 赤 长 暑 南夏火 心 小肠 舌脉喜 笑 忧
宫 日西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胃口肉思 歌 哕
商 日入 辛 白 收 燥 西秋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 哭 咳
羽 夜半 咸 黑 藏 寒 北冬水 肾 膀胱 耳骨恐 呻 栗
阴阳家的名称由来——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
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 , 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 。阴阳家以阴阳五行为其基本线路,所以称为"阴阳家",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先秦学派之一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刘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 。
阴阳——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 。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既《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
其基本思路:阴阳交感而生宇宙万物,宇宙万物是阴阳的对立统一 。阴阳学说是在气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在气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天地,日月,昼夜,晴明,水火 , 温凉等运动变化中一分二的结果 , 这样就抽象出来"阴"和"阳"两个相对的概念 。阴阳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事物,所以"阴阳者,有名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 。
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 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的事物和现象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用"对立,互根,消长 , 转化"八字括之 。
五行——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 。它也是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 。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 , 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 , 也就是"相生"与"相克" 。
五行学说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指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 。它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 , 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 , 时间结构的五季 , 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间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按其属性进行归纳 。凡即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发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 , 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 。将人体的一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附表一张,可见文末 。
阴阳家的思想——
其思想主要源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经" 。
在自然观上 , 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 , 认为中国为赤显神州 , 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胡适曾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大为赞叹阴阳家的这一地理观念);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下面还会谈到)说,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均由五行所主运;在政治伦理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 。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
五德终始——
又称"五德转移" 。阴阳家代表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为"五德终始"之说,影响甚大 。后来的挂名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梁任公在其《饮冰室文集·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中谈到阴阳学说之害时曾提到:宜负罪责者三人焉……曰邹衍,曰董仲舒,曰刘向 。可见阴阳家其要)等,都是以阴阳五行为思想基干 。
"五德"指五行的属性 , 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 。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 , 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 。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 , 但却陷入了历史循环论 。
阴阳家的没落——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武帝罢百家后 , 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 。
阴阳家代表人物——
战国时,有公檮生、公孙发、南公等人,但以邹衍最为著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附有邹衍小传) 。
阴阳家著作——
《汉书·艺文志》载: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 。《公檮生终始》十四篇 。《公孙发》二十二篇 。《邹子》四十九篇 。《邹子终始》五十六篇 。《乘丘子》五篇 。六国时 。《杜文公》五篇 。《黄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现存少量残文外,均已亡佚 。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之七:阴阳家
阴阳家是战国时主要学派之一,提倡阴阳五行学说为宗旨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主要代表人物有战国末齐国的邹衍 。邹衍(约前305—前240),又作驺衍,齐国人,居稷下 。他把阴阳五行说运用于社会发展中,创五德始终说,认为历史的发展按照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克的顺序而循环 。每一朝代受五行之一支配,一个朝代的帝王将兴,天必将预先显示支配该朝代兴盛的兆头 。这是汉代天人感应学说的重要来源 。他把其前的阴阳、五行学说进一步的系统化,司马迁评价他说“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可见阴阳学说与儒家有密切的关系 。
邹衍战国末曾活动于齐、赵、魏、燕各诸侯国,颇受当权者得礼遇 。据记载 , 他在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有丰富的知识,时人称之为:“谈天衍” 。《史记》载他曾作《主运》、《始终》、《大圣》等篇十余万言 。
阴阳概念本指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系辞》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提法,《庄子》则有“阴阳 , 气之大者也”之说 。阴阳家则把事物变化神秘化为阴阳矛盾的作用,即所谓“深观阴阳消息 , 而作怪迂之变” 。“五行”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战国时期五行说颇为流行,基本观点有相生相胜之说 , 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
阴阳家以五行为五德,提出“五德终始”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朝代的嬗变遵守五行相生相胜之道,以此论证了周室必将被新王朝所替代 。司马迁称邹衍“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以五行生胜之说来具体解释历史朝代的更替 , 如夏、商、周三代之变 , 就是金(商)克木(夏)、火(周)克金 。其后,秦汉统治者均以此为自己统治的合理性寻找根据,对后世封建社会有很大影响 。
《汉书·艺文志》云:“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 此其所长也 。”作为理论学派 , 阴阳家魏晋以后便不复存在 , 多衍为方士方术 。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 , 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 , 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 。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 , 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 。《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 , 《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
【阴阳五行学说——宇宙形成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 , 但又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观的主要内容 。阴阳五行本为两个概念,即“阴阳”与“五行”,这两个概念产生的时代久远,至齐国时,有邹衍将阴阳五行结合起来,形成阴阳五行学说 。
对阴阳五行如何解释?《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 分阴分阳 , 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 五气顺布 , 四时行焉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阴阳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 , 而变化无穷 , 这就是宇宙形成的原因 。至于邹衍,则对阴阳更作出与众不同的解释 。量子力学的奠基人玻尔认为,他创建的量子力学学说是受到中国阴阳互补学说的启示 。杨振宁在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时曾说,他取得较理想的科研成果,是与读《易经》有关,他说:“《易经》中既有阴阳相对的道理,却同时也有阴阳消长或阴盛阳衰,阳盛阴衰 , 剥久必变,否极泰来的道理”(转引自徐道一著《周易科学观》) 。而中国独特的医学——中医理论也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之上 。
阴阳家代表人物是邹衍 。
阴阳家,诸子百家之一,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其创始人 , 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阴阳家的学问“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 。”《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 。《史记》记载:《易》 , 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 。故阴阳,五行观点最早由《周易》提出 。
阴阳家思想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尝试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
阴阳家代表人物,诸子百家中的名家,杂家,阴阳家各是什么意思?代表人物是谁?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纵横、杂、农、小说十家,能说出各自的代表人物吗?诸子百家简介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 , 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 , 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 , 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 , 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杭?nbsp;, 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 , 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 。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 。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 , 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 。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 , 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 。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 , 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 。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 , 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 。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 。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 , 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 。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 。《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
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 。列为诸子百家之一 。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 , 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 。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 。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
九、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 。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 。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 。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 。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 。《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
十、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 , 借以考察民情风俗 。《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 , 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
诸子百家简述
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 。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事实上,我们可以说 , 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 。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 。凡是从中国土壤里产生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甚至是外来文化、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文化的痕迹 。于今而言 , 犹不止此 。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还产生了永久的影响(我们知道,日本和“四小龙”推崇儒学也是在它们已实现或者基本现代化后,为解决现代化所带来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问题而采取的补偏救弊措施 。所谓“东南亚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构成模式 。它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的社会文明与进步 。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伦理正在进入西方国家) 。
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 。
诸子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 。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 。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 , 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 。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
【阴阳家代表人物,诸子百家中的名家,杂家,阴阳家各是什么意思?代表人物是谁?】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 , 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 。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 。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 , 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