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来者是客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 待客之道更为众所周知 。人们对于客人的招待颇为重视 。不同的文化 , 自然有一样的待客习俗 。鄂温克族文化中的待客之道具体有哪些呢?大家不妨继续往下看 。
【民族文化:鄂温克族的待客习俗】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中 , 桦皮占有一定的位置 , 可称之为“桦皮文化” 。其打猎、捕鱼、挤奶用的制品很多都是用桦皮制作的 。餐具、酿酒具、容器、住房“撮罗子”、篱笆、皮般 。甚至人死后裹尸都用桦皮制作 。除此外 , 鄂温克族许多服饰也是用桦皮做的 。象桦树皮帽、桦树皮鞋等十分广泛 。各种桦树皮制品 , 尤其是桦树皮容器 , 除了轻便实用外 , 还配有花纹图案装饰 。一般妇女从七八岁开始学习世代相传的雕刻、压印、绘画、拼贴等手艺 , 逐步产生了钻研技艺的热情 , 对器皿用具进行美术创作 。图样多源于生产、生活之中 , 有花草、树木、山峰、虫鱼、石崖等模仿自然构图 , 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
鄂温克族好客并讲究礼节 , 到鄂温克族家里做客 , 主人把皮垫摆在哪里 , 客人就在哪里落座 , 不得随意挪移皮垫 。客人落座后 , 女主人随即端上奶茶 , 然后煮兽肉 , 肉煮好后 , 女主人拿出猎刀切一小块肉投入火堆里 , 然后再给客人们吃 。
如果来者是贵客 , 通常还要献上驯鹿的奶 。鄂温克族待客必须有酒 , 除饮用白酒外 , 家家都能自酿野果酒 。敬酒时主人要高举酒杯先往火中倾注点滴 , 自己先呷一口再请客人喝 。
鄂温克族认为:外出的人谁也不会背着房子走 , 如果自己不招待别人 , 自己出门后也不会有人照顾 。
鄂温克族重礼好客 , 长幼之间恪守着严格的礼节 。无论何时何地 , 老人都受到普遍的尊重 。听到长辈呼叫时 , 必须立即站起来答应 。吃饭时 , 必须老人动筷后晚辈才能吃 。年轻人遇到长辈 , 必须施礼问安、敬烟等 , 如果是骑在马上 , 必须下马;有客临门 , 他们认为是家里的喜事 , 必须热情相待 。
当你走进鄂温克牧民的蒙古包时 , 主人准会给你端出香甜的奶茶 , 当你走进鄂温克猎民的撮罗子时 , 你就会大饱口福 , 尝到鹿或麋鹿的胸口肉、脊骨肉、肥肠及驯鹿奶等山珍野味 。
鄂温克人敬火如神 。无论在家中还是野外 , 均不用有刃的东西拨火 , 不用水泼火 , 不能将污秽之物扔进火中 。吃肉、喝酒时也要先敬火 。
鄂温克族人不但勤劳、勇敢、纯朴、爽快 , 而且具有诚实的美德 。在鄂温克族猎人和牧人中 , 不知道什么叫偷窃 。猎人和牧民在森林和草原上设有仓库 , 存食品、衣物、工具等 , 从不上锁 , 如果有人途中断粮、缺衣 , 可以到任何二个仓库去取 。鄂温克族讲究礼节 , 非常好客 。年轻人见到长辈 , 要施礼问安和敬烟 。最通常的礼节是屈膝、侧身、拱手作揖 。家中来了客人被认为是喜事 , 牧区对客人敬以奶茶 , 猎区则以鹿或犴的胸口肉以及驯鹿奶待客 。
标签:民族文化鄂温克待客习俗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原始古朴的鄂温克族的瑟宾节
- 你所不知的鄂温克族起源
- 民族文化:土家族文化礼仪
- 鄂温克族谚语盘点
- 解读:塔吉克族是白种人吗
- 唯美的鄂伦春族民间舞蹈文化
- 精致的鄂伦春族狍皮服饰文化
- 细数鄂温克族的生活习惯
- 精美绝伦的鄂伦春族服饰文化
- 丰富多彩的怒族歌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