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音乐文化的“活化石”-蒙古四胡

在蒙古族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郭尔罗斯 , 四胡就是一种风格独特的民族乐器 。我们经常听到二胡 , 可是我们很多人都比较少见到四胡 。在旧社会 , 四胡其实就是民间艺人用来倾诉牧民苦难生活的手段 。那么 , 大家对于四胡了解吗?
【蒙古音乐文化的“活化石”-蒙古四胡】接下来 , 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蒙古四胡的起源
在古老而又独具特色的民间乐器中除了马头琴 , 流传最广的就是蒙古四胡了 。然而 , 随着乌力格尔(蒙四胡古族说书)等民族艺术的传承出现问题 , 为其伴奏的蒙古四胡也发出了“颤音” 。据有人考证 , 四胡从蒙古汗国建立起就广泛演奏于宫廷、祭祀和军乐中 , 从元代开始流行于民间 。四胡的琴筒木制 , 蒙以蟒皮 , 琴杆用乌木或红木制成 , 张四条弦 , 竹弓 , 马尾分成两股 , 分别夹在一二弦和三四弦间 。四胡的演奏方法和二胡大致相同 , 但在为蒙古族说唱艺术伴奏时 , 就有很大不同:有时用左手中指或无名指从弦下以指甲顶弦来代替按弦 , 有时还从弦下弹弦 , 并用弓杆敲击琴筒 , 增强节奏 , 渲染气氛 , 有极其鲜明的民族特点 。
新中国建立以后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日益繁荣 , 四胡艺术得到了较快发展和提高 。
蒙古四胡的乐器演奏
蒙古族四胡演奏的指法也非常独特 , 它不像二胡和其它弦乐器那样用指尖按弦 , 而是用手指的第二关节奏出滑音、打音、弹拨音、泛音等 , 因此音色更为优美、醇厚、悠扬 , 更具有草原风格 。它最适合为蒙古族民间艺人说唱“好来宝”和蒙古琴书(乌力格尔)伴奏 。牧人们劳动之余 , 聚集在蒙古包里 , 艺人拉起四胡 , 以说唱的形式娓娓讲述起历史上英雄史诗和一些动人的故事 , 那粗犷、宽厚而深沉的琴声 , 伴以弓杆击打琴筒的节拍声 , 和艺人的说唱相得益彰 , 令人着迷 。
由于低音四胡音调低沉、舒缓 , 演奏起来往往使人有黯然之感 , 它不太适合合奏及为歌手唱歌伴奏 , 因而大大影响它的表现力 。解放后 , 蒙古族专业人员和民间艺人根据时代的要求 , 在弘扬四胡这一古老民族器乐艺术的同时也致力于四胡的改革 , 将琴筒缩小 , 琴杆缩短 , 琴弓加长 , 创制出高音四胡 。改良后的高音四胡 , 音色高亢、激越、干脆、亮丽 , 使四胡的表现力和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和丰富 。它既可以独奏 , 为歌手伴奏 , 也可以用于乐队合奏 , 还可以和三弦等乐器重奏 。古老的四胡焕发了青春 , 赶上了时代的节奏和旋律 , 成为祖国民族器乐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
四胡文化积淀丰厚 , 表现力丰富 , 技艺自成一体 , 旋律悠扬、古朴 , 是从事半农半牧生产方式的蒙古族人民杰出的音乐创造 , 在蒙古族历史学、民族文化学、民俗学、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2006年5月20日 , 蒙古族四胡音乐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标签:蒙古音乐文化活化石四胡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