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2、 学会透过观点,探寻观点背后的客观事实 。
看一篇文章,先看作者使用的词语多是什么情感色彩的?褒义词?贬义词?或者是中性词?
如果作者使用了大量表明自己观点和褒贬情绪的词语,那么我们可以试着通过词性转换,提炼出本文讲述的客观事件是什么 。
记得不用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作者的观点,而是提炼文中涉及的客观事件或现象 。我们看一篇文章、一段文字,先学着用中性词讲述一下本文提到的客观事件是什么 。就像一则用词严谨的新闻消息一样 。
文章图片
3、 带着自己的观点,去看作者的观点 。
提炼出客观事实之后,不妨先抛开作者的观点,针对事件本身,先问问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然后再回过头来看作者的观点,你们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区别在哪?他的观点是否有道理?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
一旦我们有了观点的对比、碰撞,就是启动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时机 。只有带着自己的思考,才能阅读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一上来就被写作者的观点和情绪带走 。
文章图片
4、 通过标题预测内容,带着验证的目的看正文 。
我们点开一篇文章往往是被标题吸引 。当我们被一个标题吸引时,暂时克制一下点开的冲动 。先通过标题的关键词,预测一下文章的内容,思考这篇文章应该讲的是什么内容?要突出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带着检验自己预测是否准确的目的,点开正文 。
如果文章内容和你的预测完全一致,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成就感,还能大大加快阅读速度 。
如果文章内容和你的预测不一致,就会激发你的好奇心,哪里不一致?为什么标题会给我误导?是我的知识量不够还是因为标题有套路?带着这些问题再去阅读,就能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的价值 。
文章图片
5、 在情绪认同感时,启动发散思维,多换几个角度思考 。
面对一段能激发自己强烈认同感的文字,或者完全不赞同的内容,先不要着急认同和批判 。继续问自己,之所以认同/不认同,是因为自己的情感、情绪感受,还是客观评价?如果是因为戳中自己的某些经历和痛点,一方面要反思自己的境况,结合文中的现象和观点和方法,看是否能对自己有帮助 。
另一方面要跳出自己的经验和需求,站在对立的立场,或以旁观的角色来看待同样的事情,他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么做?其他人面对同样的事可能会怎么处理?别人会有怎样的经验,和观点?
此时,可以利用评论区的留言,注意不仅要看那些和你感受一致的评论,也要看其他角度的评论留言 。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孕妇效应”,人们总是很容易留意到那些和自己一致或者自己特别的关注的内容,而忽略其他观点 。
比如你看到一篇文章,很有同感,一看评论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就以为所有人都是这样,都该这样 。
要保持独立思考,就要避免思维的惯性,刻意去关注下和自己的感受不一样的观点 。不管认同不认同,都能拓宽我们认知世界的角度 。一个人懂得变换维度去看待一件事,才不容易钻牛角尖 。世界本来就不会只有一个面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开端》众生皆苦!除了小人物让人破防,还隐藏着什么样的思考?
- 姐妹花|电视剧《女人万岁》杀青,殷桃、刘以豪等领衔主演
- 《今生有你》:谈静老公闹事,儿子生病,她能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
- 《今生有你》40多岁被离职的老赵:他的话,揭开职场人的隐痛
- 渣男 《2022年渣男语录合集》:“既不成全你,也不放过你”
- 西京|《镜·双城》西京云沫:此生与君相爱,不负空桑,更不负这份深情
- 葛薇龙|三刷《第一炉香》:明知道乔琪不爱自己,葛薇龙为何还要嫁给他?原因有三
- 再回首 《再回首》发现平平淡淡才是真!
- 李莫愁 《神雕侠侣》:到死仍是处女的李莫愁,她拿得起,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