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人们在结婚时常常需要八台大轿迎娶新娘子过门,大户人家更是载歌载舞三天三夜不停歇 。舞蹈作为一种表达人们感情的行为,被运用在众多场合,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婚礼上更是闪闪夺目,锦上添花 。那么,你想知道东乡族哈利舞的特色吗?就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东乡族文化吧!
东乡族聚居的地方大都为高山峻岭、道路崎岖不平,行走都要上山下坡 。妇女在狭窄的地埂阡陌中行走时,往往头部也左右摆动,体态显得轻盈柔婉 。
又因宗教影响,东乡族妇女在气质上比较含蓄端庄,这些都在民族文化尤其是传统舞蹈中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东乡族传统的婚礼仪式上,一般都要跳哈利舞,其曲调优美动听,载歌载舞,情趣盎然 。
婚礼上的哈利舞
关于哈利舞的由来,在民间故事“绿寡妇斩蟒”中略有描绘 。据传在东乡的康持黑山中,有一蟒怪吞食人畜,扰得村寨不安,土司为此张榜招贤为民除害 。
一个被人称做绿寡妇的东乡族少妇,因丈夫被蟒所害,悲愤交集,便毅然应招前往 。她提着一壶药酒走至蟒洞,对跟随她的人们说:“我若喊‘哈利啊宏纳’,你们就往前行;我若喊‘折回啊宏纳’,你们就隐藏” 。说罢她就进入洞口,将药酒放置蟒前 。
蟒闻到酒香一饮而尽后沉醉 。绿寡妇就呼唤大家进了洞,不料蟒又睁开双眼,绿寡妇忙呼退众人 。如此反复三次,蟒始醉倒,遂被众人剁成肉酱,为地方除一大害 。
此后,每逢喜庆日子或当新娘被接到新郎家后,本村村邻、亲友要前来呼喊“哈利”表示庆贺 。首先由邀来的“拿杜池”(民间演唱艺人)领头呼喊“哈利”,众人(一般是男人)相和,同时按节拍击掌,拍手背或双手拍腿,双腿弯曲如骑马状,左右横走转圈,并随呼声前进、后退等 。
且歌且舞的场面非常热闹,直至深夜 。该舞蹈人数不限,成双对舞,其特点是刚健、豪放,节奏明快 。这种古老的舞蹈形式,今天虽不常见,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对此仍记忆犹新 。
除了哈利舞外,东乡族穆夫提教派中还流传着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叫“哲兹白”,这种舞蹈多在宗教仪式中表演,舞者均为男子,动作以诵经的节奏为准 。主要动作为:双手前后甩动两下,同时脚下动两步,然后双手在胸前交替拍胸,这时一腿稍弯曲,另一腿向前伸出 。该舞蹈最大的特点是诙谐、幽默、洒脱 。
与婚礼上的哈利舞不同的是,东乡族的宴席曲也与婚恋有关,是迎亲时男方宴请女方送亲者的宴席间演唱的歌舞形式 。曲调优美,节奏性强;歌词多叙述民间故事、传说和一些幽默逗趣的内容 。舞蹈动作不配合歌词具体内容,只表达欢乐的情绪 。
【婚礼上的哈利舞的由来及特色】宴席曲多为2-8人的男子对舞,相互换位后,有屈膝半蹲、双手伏膝的行礼姿态 。宴席曲的基本步法一般是脚尖或脚掌先落地、膝部屈伸,使身体如波浪起伏,与头部的摆动、颤动相协调 。手势有单晃手、双晃手、掏手、望月等,舞姿洒脱昂扬,表现了高原民族豪放、开朗和诙谐的性格 。
标签:婚礼由来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