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发来书面发言:《月下》里的月城是有边有角有秉性的 , 整个文本形成了吸附力裹挟力强大的纷杂、渊邈又壮阔的生命漩流 。 《月下》对城市书写的价值 , 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重构 , 从“情愿”与“世相”的矛盾状态模式 , 纵深推进到“情境”与“心相”的精神探究方位 , 标示了中国式城市小说创作史所必经的嬗变历程 。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表示 , 《月下》上半部是女性主义的 , 对男性享乐与不忠的批判 , 犀利而不留情 , 但下半部又解开这个死结 , 慈悲和有情 。 爱情是一所学校 , 是余文真认知世界、认识人生、从而开始真正人生之途的一所学校 。 凤群超越了她以前对他者的写作 , 而走向一种对自我的认领 , 非常有力 。
《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指出 , 我国当代城市题材、女性题材小说创作数量大 , 写出新意不容易 。 李凤群目光犀利、观察冷峻、书写流畅 , 以社会学家一样的透视力 , 深刻剖析了当代都市化商业化资本化的滚滚时代洪流中社会存在的问题 , 具有一种警醒、净化和洗涤的意义;李凤群又像个资深的心理学家 , 对人物的内心理路、精神脉动和情感走向了若指掌 , 无时无刻不在与小说中的人物声息相通 , 每一笔都通向主人公的内心 , 以对人物心理深刻洞察的现实主义笔触 , 建构人物的命运史和心理史 。
《收获》主编程永新表示今年是长篇的大年、丰收年 , 上百万字的长篇不止一部 。 《月下》作为心理现实主义的一部作品 , 不是通过大部头、大历史、大事件来记录时代 , 而是深入到人性矿井的底下开掘 , 书写伦理的博弈、人性情感的撕扭、搏斗 , 最后让人感觉到呼吸紧张 , 这是作家才华的一种表现 。 《月下》是大部分男作家写不出来的 , 就像余文真多么渴望被看见 , 李凤群展现了一种属于她自己的场域、一片属于她自己的天空 。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表示李凤群现在已经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 , 这样的作家在当下中国并不多见 。 李凤群的小说最大的特点是犀利、尖锐 , 她的小说都是正面强攻 , 她的修辞和叙事风格像一个鲜明的标记 , 示意着她倔强的个性和强大自觉的内心 。 《月下》中所谓知识输入、文化输入、经验输入等大城市对小城市的破坏影响 , 无意中成了章东南对余文真的性别侵犯的隐喻 。 对余文真而言那不是走向一个男人 , 那是走向新世界 。 与其说余文真在章东南投降就范 , 不如说是现代欲望魅惑了她 。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刘琼指出 , 《月下》不只是女性情绪和情趣的单一书写 , 而是以一个女性人物的跌宕起伏的经历为叙事线索 , 对于长江中下游小城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进行深刻观察、深入体悟和生动表现 , 充分地描绘出余文真试图挣脱原生家庭和城市环境束缚 , 但又最终选择回归的迷惘 。 这种茧房式生长 , 是存在痛感的生长 。
《小说选刊》主编徐坤曾先后编辑李凤群《良霞》《大野》《月下》三部小说 。 她认为 , 从《良霞》开始 , 李凤群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基调和题材领域 , 而《月下》是《良霞》的延伸 , 动用她全部的生活积累和创作技巧 , 是李凤群迄今为止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 从这部作品开始 , 李凤群真正进入创作的大化和自由之境 。 徐坤观察到 , 在《月下》里 , 从前女性自认为受害的嚣张、跋扈、怨尤 , 最终都变成和解、救赎与巨大的宽宥 。 当代中国女性主义的文学创作走过一个从波澜壮阔到死水微澜的过程 。 当此际李凤群《月下》的出现是给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作证和作结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顾南亭|《向风而行》第11-12集预告:程霄回飞行部工作,顾南亭却被停职
- 阿浮|《月歌行》第27-28集预告:柳梢亲吻洛歌,阿浮要将洛宁困在妖阙
- 吴聪睿|《勇敢的翅膀》飞行员想说爱你不容易,冯伊菲和岳涛做不了军属
- |《勇敢的翅膀》丰雷竟替秦朗看心理医生,这真是现代化的军队吗?
- 张婉婷|《再见爱人2》张婉婷、宋宁峰“撕破脸”,杨迪控场失败想逃跑
- 清热生津|看懂《风吹半夏》,才明白什么是“成年人的顶级爱情”
- 亲爱的新年好|电影《亲爱的新年好》中的北漂生活
- 梅婷|《回来的女儿》李文文为何怕黑?原因令人泪目,廖穗芳实在偏心!
- 顾南亭|《向风而行》第9-10集预告:程霄向顾南亭当面道歉,江韬改变主意
- 洛歌|《月歌行》第25-26集预告:洛歌喝下凤凰泪,柳梢甘愿赴死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