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群|李凤群《月下》:一个平凡女性与世界的对话( 三 )


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春林认为 , 长篇小说创作目前朝着两个方向发展和努力 , 一种方向是传统的 , 注重题材处理上社会的开阔度、厚重程度 , 是一种宏大叙事的书写方式 。 另一种是向精神的内宇宙不断开掘、不断挖掘的现代性长篇小说写法 。 有了《月下》 , 中国的当下文坛终于有了一部足称精神分析的长篇小说 。 规训、驯顺与反抗、精神分析 , 是我们理解把握这部长篇小说几个重要的关键词所在 。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把《月下》当成是一部心理成长小说 , 李凤群完整书写了一个内在的自我成长和完成的过程 , 这个过程非常清晰且打动人 。 内在自我的确立 , 概括来讲就是人的现代化 。 余文真跟章东南、母亲 , 甚至跟自己的斗争 , 这些都成为她创造自己的现代化的不自觉的表征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认为 , 《月下》是我们时代女性进行精神跋涉的作品 , 是新的女性文学代表作 。 从一开始渴望被看见 , 到最后认识到:重要的不是被他人看见 , 而是自我发现、自我审视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 这样的女性成长文本 , 写出了我们这个时代女性普遍的命运 , 克服了通常女性文学作品里的感伤气 , 跳出了通常的“受害者思维” , 冷静克制地写出了一位普通女性心灵世界的自我革新 。 在女性文学之外 , 张莉也强调《月下》给予当代文学更多的视角理解这个世界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指出 , 李凤群的写作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 她看见了中国普通女性的精神和人生有多么复杂、微妙 , 多么具有可读性、可写性 , 这样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里面太少 。 除了女性故事以外 , 《月下》还有另外一个视角 , 它也是关于资本的叙事 。 余文真这个普通女性的生命故事 , 包括她母亲、情人、丈夫的故事 , 都跟中国市场化的历史进程密切相关 。
《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借用项飙的话“把自己作为方法” , 他表示李凤群把自己作为方法用在长篇小说的创作当中 , 把个体余文真放到复杂社会关系的总体结构中来形成、建构的尝试特别成功 。 《月下》标志着李凤群的写作已经从概念性的写作进入技术性写作的阶段 。 另一方面 , 余文真这一独特的女性形象是《月下》带来的最大喜悦 , 她有着明显的小市民人格局限性 , 同时又有改变自身境遇的巨大渴望 , 这种女性形象本身是超越性别的 。
中国作家网总编辑陈涛认为 , 月下所书写的小城镇是非常有魅力的场域 , 它处在落后与现代、过去与未来之间 , 它一方面努力向现代大都市靠拢 , 另一方面又无法割断与乡村的紧密联系 , 既有地理上的因素 , 又因其生活方式、思维习性等依旧保有农业文明的基因 。 作者所写下的余文真 , 并不是单纯的个体 , 而是许多女性的身影 。 作品所展示的是一种无声的呐喊与反抗 , 充满力量 。
会议最后 , 李凤群表示 , 这个时代有许多像月城一样的城市 , 城市里到处都有姑娘随着长大成人和城市一起蜕变 , 或者妥协 。
【李凤群|李凤群《月下》:一个平凡女性与世界的对话】李凤群|李凤群《月下》:一个平凡女性与世界的对话
本文图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