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长 1959年,我们奉命进藏……

扎东反叛匪回窜小记
排长 1959年,我们奉命进藏……
文章图片
杨林祥

排长 1959年,我们奉命进藏……
文章图片
(一)驻防那木拉
1959年3月19日,我师奉命进军西藏平息叛乱,作为平叛主力部队,在雪域高原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艰难险阻无所惧,围追堵截剿叛匪,与兄弟部队一道很快平息了叛乱,残余匪徒急急如漏网之鱼,出逃藏匿于印度和尼泊尔等地,最大股匪集结在尼泊尔木斯塘地区 。木斯塘位于我扎东(仲巴县)以南,这些匪徒属极其顽固凶残的卫教军,伺机回窜作乱,杀害我基层干部群众,抢劫藏胞牛羊,裹挟边民出逃,严重扰乱破坏了边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
扎东藏语意是”野牛之地”,地域辽阔,荒漠草地相间,海拔均在4500米以上,自然环境恶劣,天气变化无常,氧气极其稀薄 。
为打击清剿叛匪回窜胡作非为,西藏军区在扎东设立了指挥部,由军区副参谋长郄晋武任指挥长,我师三十三团和我们侦察连及边防五团执行反叛匪回窜战斗任务,师机关也抽调部分干部在扎东设立了指挥所 。
1961年8月,我参军来到师直侦察连,接着经历了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 。
1963年8月,师首长命令我们侦察连派出一部分兵力到扎东执行反叛匪回窜任务 。我们连留守两个排驻防班禅新宫,由连长李清明和我们罗锦文排长带领我们三排前往执勤 。乘车到达桑桑兵站宿营后,恰巧遇到武汉军区文工团去扎东慰问演出 。随即掩护他(她)们到扎东后,第二天上午看完慰问演出后,即乘车出发向南到达里孜渡口,乘门桥摆渡过雅鲁藏布江上游——马泉河 。
在里孜,来不及休整,我们背负着自身武器弹药”、七天生熟粮及被褥皮大衣等物品,即沿马泉河南岸向西步行前进,后随有师指挥所组织的五名藏族老乡及十多头牦牛给我们运送的粮油副食 。高海拔,氧气少,负荷重,每走一步都非常吃力 。第一天艰难行进至甲木尖,第二天费尽力气翻越了海拔5000米拉让果萨山抵达哈布者宿营 。第三天清早,我们一眼望去,前面是一片很宽阔的草地,远处有几群野驴自由自在吃草,还有一群排成一路向河边跑去 。此情此景,我们想这么好的天然牧场岂容叛匪骚扰破坏,于是加快了速度,临近傍晚到达目的地那木拉 。行进一路至今,没有见到一人一牛羊,这都是叛匪回窜侵扰,将人们逼迫到马泉河以北去的结果 。
那木拉是独立于马泉河以南很宽广的平地上的小山包,距离马泉河北岸的帕羊区约30公里,地理位置很重要,视野开阔,水草丰茂,有那木拉寺和十多间藏胞房屋 。向南可经巴巴扎东直达平都山口,向西可经日苏到茶拄和曲丰培委的孔山口、买山口,再向西可到达最远的拉木扎山口 。
抵达那木拉后,我们遵守民族宗教政策,没有住进半山腰的那木拉寺,打扫了几间民房住宿,捡牛粪做饭 。说起做饭吃饭,条件艰苦可想而知,每班两个钢精锅,做的米饭都是夹生饭,水烧到80多度就开,两个黄色军用面盆既合面又洗脚,蔬菜是脱水后的干青菜干洋葱没有营养,调料是盐巴和酱油粉,最好的算是大肉罐头了 。我这个陕西人爱吃面食,夹生米饭实在是吃不惯,有时只好吃糌粑充饥 。
根据那木拉地势特征和任务特点,连排长商定了战斗预案,我们在山头用石头构筑掩体和岗楼,加强了警戒,确定了以班为单位单独出击执行侦察战斗任务,随时准备作战 。
休整一天后,由连长和七班留守那木拉,八班由副排长何定基带领向西日苏方向行进侦察,我们九班由罗锦文排长带领共十人,向南经巴巴扎东侦察前进至勒双,勒双可清晰观察到平都山口情况 。连长明确要求,凡遇叛匪,一定要不怕牺牲,立即投入战斗,无论叛匪多少,必须战斗到底,全歼敌人 。我们在地形不明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克服艰难险阻,餐风露宿,孤胆无畏,果敢侦察前进 。历时六天,基本上摸清掌握了这一地区的地形特征和叛匪可能回窜的方向及途经 。在返回途中宿营巴巴扎东的几间被遗弃的民房里,那天晚上,月光特别皎洁明亮,正值我站岗执勤,忽然听到呼啦啦声音传来,我以为是叛匪来袭,马上警觉起来,仔细观察后,才发现是从山上跑下来许多兔子到山下吃草,有的蹲在地上竖起大耳朵不动,我想改善伙食的机会来了,赶紧把班长任登芳悄悄叫起来打兔子,他找了个木棒子出门就打,不多一会儿就打死了八只兔子,他顾不得休息,扒了兔子皮,开始炖肉了,一打早,他就喊到快起来,我犒劳大家了,全班高兴的吃上了只有盐巴味的”棒打兔”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