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赫拉迪|常感到空虚、迷茫?你可能缺失了自我的“本真性”( 二 )


3. 纯自发性的行为举动
【布赫拉迪|常感到空虚、迷茫?你可能缺失了自我的“本真性”】我们常常觉得“自己不像自己” , 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很多行为 , 并不是出于本心 。 或许为了讨好别人 , 或许为了达成某种利益 , 我们强迫自己做出一些举动 , 但这一切都并不是为了自己 。
拥有本真性的人 , ta们的一切行为举动仅仅是因为ta们感觉自己“想要去做” 。 即便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碍 , 导致ta们不得不调整 , ta们也明白这仅仅是一种策略 , 并不会改变自己的初心 。
4. 能够真诚地处理关系
本真性不仅激励着一个人能够按自己真实的模样去生活 , 同时 , 还影响着ta们的人际关系 。
除了自己能够遵循本真性去生活 , ta们也希望在关系中能够看见真实的彼此 。 因此 , ta们能够主动地去进行适当的自我袒露 ,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和想法 , 不畏惧冲突 。 因此 , ta们也常常可以拥有真诚、开放的关系 。
那么 , 对于那些已经逐渐失去 , 或已完全丧失本真性的人 , ta们想要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感和幸福感 , 又该怎么做呢?

布赫拉迪|常感到空虚、迷茫?你可能缺失了自我的“本真性”
本文图片

在嘈杂和迷失的日常里 , 正念(mindfulness)或许是一种帮助我们找回本真性的有效方法 。
正念指的是对自身体验的一种时时刻刻的、没有评判的、不立即反应的觉察(Davis & Hayes, 2012) 。 它其实是一种头脑的训练过程 , 通过这种训练 , 我们能够放下对事物、对自己的固有看法 , 学会不带评判地感知自我 。
听起来有些玄乎 , 别急 , 你可以先从下面几个步骤去体验一下正念的感觉:
step1:深长地呼吸 , 将注意力关注到呼吸时身体的变化 , 慢慢清除你意识中的杂念;
step2:将自己暂时的抽离出来 , 试着从“第三人”的角度 , 全方位地观察自己;
step3:保持持续的、纯粹的观察 。 要记住 , 重点是你看到了什么 , 而不要对你所看到一切加以评判 , 也无需去思考造成它的原因是什么 , 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step4:挖掘所有的感受 , 完成自我释放 。 事实上 , 当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真实的感觉、情绪和想法时 , 就是慢慢接近自我 , 找回本真性的开始 。
除了静态的正念练习 , 你还可以将正念的方式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 包括正念吃饭、正念工作等等 。 正念可以帮我们慢慢找回“自己” , 不过 , 想要保有自我的本真性 , 还要学会积极地“投入生活” 。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在谈及生命的意义感时认为 , 很多人一直苦苦追寻生命的意义 , 而生命的意义可能本就是一片虚无 。 但是 , 这并不表明我们不值得好好地去过完这一生 , 这个问题仍有解法 。
他认为 , 如果我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 , 去计划、去行动 , 去体验每一分每一秒、去感受每一次情绪变化时 , 我们就不会再去追寻生命的意义感究竟是什么 , 换句话说 , 在这一刻 , 我们已经为自己创造了生命的意义 。
这是一个漫长的 , 需要耐心培养的过程 。 但你要坚信 , 那些慢慢消失的本真性 , 终有一天 , 可以在真实的生活中被慢慢地 , 全部找回 。

布赫拉迪|常感到空虚、迷茫?你可能缺失了自我的“本真性”
本文图片

拥有“本真性”的人生或许不是一件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我们要为了觉察自身而有意识地做出努力;要忍耐面对自身缺陷时的不安全感;要时常与现实对抗、坚持核心自我想要选择的行为;要在关系中坚持突破重重脆弱感、突破对方的防御 , 走向两个人真实的内核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