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速度非常快,融资也比较厉害 。
NM知本产融服务区 对这个公司有专门的分析:
小声音,大市场 。
刚发生的一件事儿,又将喜马拉雅这家做移动电台的公司,推上风口浪尖 。
近日 , 网上出现大量消息,传闻喜马拉雅完成了新一轮4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腾讯、高盛、泛大西洋资本参与,投前估值200亿,投后估值240亿 。
这则消息还称,喜马拉雅已经启动港股上市准备工作,将于2019年下半年正式登陆港交所 。
消息传得有模有样,NM知本产融服务区注意到,7月份的时候,一样的消息也曾经在网上流传,相当于又被拿出来炒剩饭,顺带刷屏 。
而且在5月份的时候,证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戴志康在一次演讲时透露,喜马拉雅FM今年估值已经达到200亿元,明年希望能够在A股上市 。
这个证大集团是喜马拉雅早期投资人 , 2011年时就给了钱,2016年又补充了一轮,目前持有喜马拉雅10.36%的股权,为第二大股东 。
喜马拉雅做的事儿,本质上来讲,就是把传统的收音机搬到网上 。
比收音机更有优势的是,在喜马拉雅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开通自己的电台,在移动端完成声音的录制、剪辑、配乐、发布等操作 , 然后发表自己的音频 , 圈粉 。
另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 选择收听不同板块不同栏目下的电台内容 。
就是这种看起来简单的模式,喜马拉雅用几年时间圈了4.7亿手机用户 , 其中还拥有超过3500万的海外用户,估值已经超过200亿人民币 。
而且它还不光做音频,在完成影响力塑造与粉丝沉淀后 , 顺势杀入了智能硬件领域,用户据说也已超过3000万 。
壹|
要想看清楚喜马拉雅的经营逻辑,自然离不开它的创办人余建军 。
这是一个连续创业者,曾经十多次开公司 , 涉及多个领域,基本上都没有大成,直到盯上音频行业 , 重新all in喜马拉雅,才算赢得了一席地位 。
早年的时候,余建军曾做过一个名叫“那里世界”的项目,基于街景技术制作一个虚拟社区 , 用户可以在里面交流、换装、送礼物 。但投资没跟上 , 盈利困难,很快失败 。
据媒体报道,2012年的时候,余建军为了寻找出路 , 尝试多个方向,结果80多人的团队,走得只剩下不到10人 。就在绝望之际 , 移动视频闯入视野,并在当年8月份成立“喜马拉雅FM” 。
他一头扎进音频行业,潜心调研 , 分析各类人群的喜好,将有声小说、音乐、培训讲座等19种类别的内容都放到平台上 。
喜马拉雅FM局限于网站的时候,虽然还没有火,但积累了一定的用户量 。
几个月后,大概是2013年3月 , “喜马拉雅FM”手机客户端上线 , 抓住了智能手机普及与移动电台的风口 。
刚开始的时候 , 徐建军身上的钱也不多,怎么低成本引爆成了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左思右想之后,决定尝试拉一些电台DJ与网络主播进来 , 毕竟这些主播本身就有一些粉丝 。
他找了很多人,比如找来一位做了10多年却一直不愠不火的电台DJ , 名叫谢涛,讲解中国历史,余建军介绍的时候说,“一会扮皇帝 , 一会扮大臣,一会又扮谋士 。”谢涛的粉丝3个月就超过了50万 。
他还找了很多领域的主播,比如汽车栏目主播,销售经验丰富的4S店销售,每期讲解一辆车,很受欢迎 。
逐渐积累下,喜马拉雅FM的主播数量突破1万,用户数量更是滚雪球似地增长,上线半年就完成了1000万用户的目标,一年后,用户更是突破5000万大关 。
伴随用户增长的同时,余建军融资之路变得顺利,仅仅是2014年里,就完成了两轮高额融资,当年5月份,A轮风投1150万美元到位,SIG(海纳亚洲)、KPCB(凯鹏华盈)、Sierra Ventures等联合入股 。
同一年末的时候,B轮5000万美元到手,同时,用户量已突破1个亿 。
用户增长快速 , 但规模化盈利的难度却丝毫没有变小,喜马拉雅一直是亏损运营 。
其中的智能硬件有几种,比如:
随车听,一个车载的声音盒子 , 车子点火就能播放 。2016年后又成功打开了内容付费的局面 。
还有一种舒克智能儿童故事机,与童话大王郑渊洁合作 。
据高管透露,内容付费收入超过了流量广告、社群、硬件三块的总和 。但具体的营收规模,并没有公开 。
一路走来,感觉还是比较艰辛的 。
更悬的是,2015年时,喜马拉雅FM遭遇一次严重危机 , APP因为涉嫌刷榜被苹果下架 。
投诉无果之后,据说余建军找到苹果CEO蒂姆·库克的邮箱,给他发了一封邮件 , 力证自己的清白,事情才最终得以解决 。
贰
大概从2014年开始,整个音频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荔枝FM、蜻蜓FM、考拉FM等,都不是省油的灯 。
余建军连续搞了一些大手笔的行动 , 试图坐稳行业头把交椅 。
比如网上流传了一组非常有影响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喜马拉雅fm音频总量已超过1500万条,单日累计播放次数超过5000万次 。在移动音频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已达73% 。
而且喜马拉雅不断释放出用户量增长情况的数据,据NM知本产融服务区查询 , 从2015年1月份开始,网上至少能了解到该平台这后3年多时间的详细用户情况,比如2015年1月,用户量1.2亿,同年9月,用户量增长到2亿 。
而且有不少第三方调研机构提供了背书,据艾媒咨询在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研究报告 , 2018年1月份,中国在线音频渗透率(App活跃用户数/全网用户规模)显示,喜马拉雅FM的渗透率为5.12%排名第一 , 其后是蜻蜓FM和荔枝,渗透率分别为2.29%和2.18% 。
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采用这种“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先入为主式宣传,提前抢位,无疑会影响人们对音频平台的选择 。
在庞大的用户群里 , 主播与知名IP是喜马拉雅费了不少力量拉来的 。这种主动邀约的做法,在早期圈粉阶段还是挺有作用的 。
几年间,喜马拉雅聚集了400多万主播入驻,并从中选出了8万认证主播,开设了一个喜马拉雅大学进行培养 。
另一方面,喜马拉雅选择了微博曾经走过的路线 , 力邀人气IP入驻,比如马东、吴晓波、葛剑雄、龚琳娜等,后来成为内容变现的主力军 。郭德纲、罗辑思维等音频内容,还签了独家 。
为了维持在内容上的优势,喜马拉雅FM在版权上重金投入,同样是2015年,与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签署了版权合作协议,拿到大量版权作品的有声改编权 。之后又陆续与多家图书公司签订独家内容合作协议 。
整个格局形成,UGC负责吸引大众用户,实现内容广度,贡献流量与曝光 。PGC作为专业生产,维持内容深度,树立品牌、圈粉、实现变现 。
在用户体验方面,喜马拉雅做足功课,比如启动“猜你喜欢”等个性化推送服务,用户粘性大幅提升,据说活跃用户的日均收听时长达到103分钟 。
在抢占用户时间方面,这无疑是一个让竞争对手羡慕的数据 。
NM知本产融服务区分析认为 , 喜马拉雅FM可观的用户量增长,背后的关键推动力除了有效营销外 , 功不可没的应该是强大的内容量,以及知名人物的明星效应 。
2016年时,知识付费斜刺里杀出,一时成为热点 。
余建军抓住风口,推出付费产品:马东奇葩说团队的《好好说话》,每天6-8分钟音频,全年定价198元 。
据公开报道 , 《好好说话》上线24小时就卖出2.5万套,10天后销售额超过1000万 。随后 , 吴晓波、乐嘉、陈志武等,陆续在喜马拉雅FM做付费音频 。
截至2016年底,平台上已经汇集了2000位知识网红和超过10000节付费课程,付费营收占总营收的50% 。另一个大手笔时,当年办了第一届123知识狂欢节,销售总额5000多万 。
随后2017年12月份,喜马拉雅办了第二届123知识狂欢节,官方公布的战报显示,为期3天的知识狂欢节内容消费总额达到1.96亿元,是去年首届123知识狂欢节消费总额的近4倍 。
从榜单来看,教育培训、人文历史、儿童、女性情感的课程销售额增速引人瞩目 。
其中,《蔡康永的201节情商课》销售额超过千万,位列榜首 。排在第二是新东方前教研组长刘东欣的《不一样的新概念2+3合集》,蒙曼、陈志武、肖星等多位高校名师的课程均刷新了销售纪录 。
NM知本产融服务区发现,抓知识付费风口的公司很多 , 比如小鹅通、知乎、分答、千聊、得到等,但能够把势造得如此足够的 , 也就喜马拉雅 。势能足,则有机会抢到第一的位置 , 能抢第一,对估值的推动作用自然明显 。
叁
单看喜马拉雅FM的融资额度,几个亿人民币,这个资金额度 , 放到独角兽公司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
即使到2016年时,喜马拉雅完成了C轮融资,也不过6000万元 。
当时,城市传媒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与前海兴旺签订有限合伙协议,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6000万元,通过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投资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预计完成本轮融资后,公司出资比例约占喜马拉雅1.45%的股权 。
作为音频行业的头部公司,喜马拉雅才拿到这个数量级的投资,无疑显得有些沉闷 。毕竟它的直接竞争对手蜻蜓FM,可能占的市场份额要少一些,但最近一笔融资将近10亿 。
2013年创新工场投资,之后,成为资本、中金公司再投 。2015年吸引了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浙报传媒、东方证券、优酷土豆、江苏广电等 。接着是2017年,声称完成将近10亿元融资 。
另一家荔枝FM,年初时声称D轮融资到位,5000万美元 。但前面曾经拿到小米、顺为资本、经纬创投、晨兴资本等机构的投资,其中的C轮就有2000万美元 。
比较起来,喜马拉雅FM的融资数额是比较靠后的 。但是,与融资规模对比,喜马拉雅FM公开的用户量却最为耀眼 。
除了上面提到的数据之外,还有几个亮点,比如今年7月份时,其副总裁周晓晗对外表示,喜马拉雅FM累计用户约4.7亿,付费用户超过3500万 。
同月,喜马拉雅FM公开了一份成绩单,从里面能看出这家公司的估值有它牢固的基石 。
1. 今年的423听书节,创意相当不错,而且让大伙儿领教了听书市场的想像力,出人意料的是 , 销售人气榜上,音频课程《中国通史大师课》位列第二 。
2. 仅仅2018年上半年 , 用户累积收听总时长超过30.8亿小时,平均每名用户收听18本有声书,13%的用户每天收听时长超过226分钟 。
如果按照这个公开数据去核算,喜马拉雅FM的生意确实具备相当大的想像空间 。
NM知本产融服务区,产融经典案例、经营韬略、新鲜商业模式,挖掘趋势大潮里的财富机会! 赋能在路上的企业家、创业者与中高层管理者 。广发证券今年6月14日发布的研报显示,2012~2015年,伴随移动上网设备数的快速增长以及音频平台的刺激,喜马拉雅FM所在的移动音频行业迎来用户规模的爆发性增长 。
【喜马拉雅fm有什么值得推荐 你觉得喜马拉雅fm怎么样】
喜马拉雅FM 和蜻蜓FM是市场份额最高的两家在线音频平台 。根据艾瑞咨询的相关报告,2016 年第四季度 , 喜马拉雅FM活跃用户占比29.4%,蜻蜓FM 活跃用户占比23.8%紧随其后 , 两者领跑FM 市场,两巨头占比超50% 。

据猎豹全球智库,2017年一季度喜马拉雅FM 月活跃用户达到3007.84万人,周活跃渗透率为1.2%;蜻蜓FM月活跃用户达到1560.29 万人 。
根据艾瑞数据监测 , 截止至2017 年5 月,喜马拉雅FM 用户的性别分布中,男性用户占比54.8%,女性用户占比45.2% 。年龄分布中,各年龄段分布较为均匀 。24 岁以下用户占比24.3% , 90 后用户占比29.8%,80 后用户占比27.1%,70 后用户占比15.0% , 60 后用户占比3.8% 。
喜马拉雅FM的用户主要是男性用户 。原因有二:首先,从使用场景来看,出行作为移动音频除睡前外第二大使用场景,而其中车主中以男性居多(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6 年底,男性驾驶员占比72.8%),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移动音频用户中男性居多的现象;其二 , 从收听内容上看,新闻资讯、政治、社会、历史等作为移动音频用户收听内容中除音乐外占比最大的几种类型,男性用户对此类型的内容也更为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