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的高,做的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未来 。你也可以站在高楼上(,我不厚道下)

上面这张图 , 是土星五号 。
这个36层楼高、3000吨的怪物,是人类史上最大的运载火箭之一 。它曾经9次把宇航员送上月球 。
1962年在赖斯大学体育场上宣布登月计划时,肯尼迪曾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选择登月 , 并非因为它简单 , 而恰恰因为它困难重重 。
肯尼迪所说的“重重困难”中,有一股鲜为人知的“暗流”:
一枚土星五号有200万个零件 , 而为了精确追踪每一颗零件的制造过程,NASA 需要管理一个巨型的表单 。为此,IBM、北美航空、卡特彼勒联合为 NASA 开发了一套数据管理系统 IMS 。
【我们能预测未来吗】

于是,人类一不留神就有了新物种——数据库 。
正是靠在几时年间精准的记录和有条不紊的记录形成了这些数据 , 才最终把登月这项“壮举”变成了钢铁事实 。
从那一刻起,没有人能阻止这颗种子萌芽 。潦倒的程序员拉里·埃里森写出了 Oracle 商用数据库,IBM 推出了 DB2 。此后 , 银行、券商、酒店、航空、连锁超市各行各业里每一个顾客的订单、每一个账户里的每一分钱都交由数据库保管 。
自此,我们这个物种进入了“数据纪元” 。
时间来到1983年,大洋彼岸的中国 。
这一年,阿尔文·托夫勒撰写的《第三次浪潮》由三联出版社第一次译成中文出版 。这本书在中国狂销1000万册,被后世追认为“先知启示录” 。书里所说的第三次浪潮,正是后来出现的“互联网” 。
预言互联网的到来已经够神了,而托夫勒更是喊出了一句彼时无人能懂,但现在看来不要太牛X的“神谕”:大数据将是第三次浪潮中的华彩乐章 。
啥意思?也就是说,如果把互联网比作一段摇滚乐,那么大数据就是吉他手“嗞儿~~”一声之后疯狂的动次打次 。。。?
后来就是互联网一路高歌猛进时代袭来!
在大数据能力的加持下,阿里巴巴的收入突飞猛进,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切,马云才在那次大会上豪情万丈地宣布:人类将进入“DT 时代” 。
风剑的梦想也开始上头 。
抓住的就是预测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