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区别】
1、发源不同:绝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 。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
2、分类及要求不同: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格律要求不如律诗严格,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 , 也偶有六绝 。
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 , 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
3、句子数量不同:绝句规定每首是四句 , 而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 。
4、押韵不同: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 , 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但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
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区别
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区别在于:1、句子数量不同:绝句规定每首是四句,而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 。
2、起源不同:七言绝句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七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 。
3、格律不同: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 。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 。
律诗、绝句和词的不同还有区别
律诗、绝句和词的异同主要在字句数量、押韵、对仗等几个方面 。一、律诗、绝句的句数、字数固定,而词的句子有多有少、有长有短,故亦称长短句 。
律诗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称排律或长律),绝句每首四句,每句字数相同,五言或七言 , 分称五律、七律,五绝、七绝 。(还有每句六字,但传世作品极少 。)
词有很多种词牌(可以理解为模板),不同词牌的句数及各句的字数各不相同 。句子较少的称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句数多篇幅长的称为“长调”,如:水调歌头、沁园春、望海潮 。
二、押韵严格 。律诗、绝句通常押平声韵,必须按韵部押韵 。要求全诗一韵到底 , 不得换韵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
词对押韵也有严格要求 。不同词牌规定了韵脚的位置 。词有的押平声韵,有的押仄声韵,也必须按照词的韵部押韵 。
三、律诗、绝句和词都讲究平仄 。五言律诗、绝句有四种基本句型:a1、仄仄平平仄 , a2、平平仄仄平;b1、平平平仄仄,b2、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绝句基本句型是:a1、平平仄仄平平仄,a2、仄仄平平仄仄平,b1、仄仄平平平仄仄,b2、平平仄仄仄平平 。除首句入韵的情况外 , 律诗句式排列必定是a1a2b1b2a1a2b1b2,或者b1b2a1a2b1b2a1a2 。
词则按照不同词牌的格律,确定各个句子中平仄字的排列 。
四、律诗必须对仗 。律诗每二句成一联,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的上下句构成对句关系 ,必须对仗 。
绝句不要求对仗 。词一般不要求对仗 。只有部分词牌对规定位置的句子要求对仗 。
以上就是关于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区别的全部内容,以及律诗和绝句的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