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什么职业,教师是什么方面的职业

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近几年来,互联网被广泛运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从生活到工作、学习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微课、慕课的出现意味着教育教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模式 , 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也对未来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那么,身处技术革新越来越快,且越来越深刻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时代,教师的工作形态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不久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和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兼商学院杰出教授赵勇,便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了一场以“未来教师”为主题的高峰学术对话 。
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未来的教学环境、教师的社会属性、教师的角色与现在相比都会有很大的不同 。那么 , 未来教师的工作形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余胜泉: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教师在工作形态方面的变化可概括为几个关键点 。即工作总体趋势从以知识统一传授为中心,转变为在大数据支持下的个性化教学 。从研究学生怎么学的角度,而不是从知识怎么讲清楚的角度设计教学 。教师的职责要从知识的讲授转变为学习活动 。在这背后,要求教师要实现与每个学生能力素质、个性特征相匹配的个性化教育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即要对学生有很好的了解 , 否则,那么所谓“个性化”的教育就会像盲人走迷宫一样,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 。
未来的教育和教师要面对各不相同的群体,我们要关注它的个性,培养它的个性 , 促进它的养成 。知识性的灌输 , 知识性的讲授在互联网时代一定会被电脑、互联网的工具所取代 。事实上,这个时代已经到来 。
赵勇: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作为“园丁”,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把部分“杂草”(学生)拔掉,培养“优秀”:学生 。在未来 , 我认为教师会走向另一条道路 , 即“自然保护区”模式 。在保护区,每一种植物和动物都值得保护,每一种人才都值得保护,这种转换是技术的要求 。
当前,我们已经到了必须解放人性的时候,每个孩子自我的天赋和激情都是有价值的 。我认为 , 今后的教师在知识传授方面的能力肯定要输给机器 。因此,今后教师的日常形态一定不是“教书”,而更应该像是一个项目管理员或人生导师 , 帮助学生做好自己的项目,帮助每个人发现自己的优点,解决他们的困惑,实现其人生价值 。
问题:当前人工智能可谓是无所不能,人类社会的很多职业已经渐渐被机器所取代 。那么 , 未来还需要人类教师吗,他们将何去何从?
余胜泉:科技不会取代教师,但会用科技的教师会取代不会用科技的教师;人工智能也不会取代教师,但善于利用人工智能的教师,会取代对此一无所知的教师 。
人工智能一方面会取代教师某一项单一的技能 。另外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会成为未来教师、前卫教师有机组成部分 , 也成为其能力的组成部分,未来教师只有凭借人机结合的思维方式 , 才能应对个性化教育 。我觉得人工智能会成为我们教师很好的伙伴,很有价值的工具 。
赵勇:如果人工智能真有这样好的话,就没必要办教育了 , 教师也就随之消失了 。至少在短期内,人工智能肯定在很多方面都无法取代人类,因为人和机器之间有非常大的差异——人在发现问题,机器在解决问题 。我们知道让一台机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它自己不会知道 。
此外 , 机器也不具备社会属性,而且机器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机器不会有情感,而情感则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
问题:两位觉得应该如何培养未来的教师?怎样才是你们认为未来的好教师?
余胜泉:我认为在未来教师的培养中要“去机械化” 。人和动物的差别在于,动物在适应外部环境时,只能改变内在的肌理和结构,当内在肌理和结构的进化跟不上环境变化时 , 就会被淘汰 。人类却不一样,人的进化是双轨进化 , 即内在肌理的变化和外在工具的变化协调发展 。
未来教师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 他就应该是“去机械化”的,即去掉那些重复的,被机器所驾驭的事情,往人机结合的方向走 。我们要利用外部的工具或者智能来发展自己人类智慧,打造新内容和新范式 。人和机器的结合将超越已有模式 。以前教师工作中机械化的内容要用机器替代,而智慧化的内容则应该用人与机器结合完成,从而能做到在更高层面的应对和引导,以及在更高层面与学生的陪伴 。
赵勇:首先,未来教师的素质本身会变得多元化 。教师的标准也应该发生变化,人们将更加关注教师差异性的价值,而非同质性的价值;其次,教师将回归到人,培育教师如何与人打交道,我们的社会性、心理属性和心理价值将避免我们机械性地看待某个问题;第三,我们要更多地培养教师,利用不同的资源——不仅是人工智能和机器 , 而是利用全球化的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一定是营养丰富,机会多多,每位学生都可以从中成长大 。当然,这是一个大的环境问题 。
【教师是什么职业,教师是什么方面的职业】
此外,我也认为应该在教师教育中做到“去机械化” 。目前我们还没有对该问题进行彻底探讨,我希望能真正探讨一下,究竟哪些事是机器该做的 , 哪些是人该做的?哪些是机器可以做而不允许人类做的,这中间也就是一个道德判断的问题 。


《中国科学报》 (2017-06-27 第7版 视角)
■本报采访人员 陈彬 实习生 许悦

教师是不是一个很好的职业?怎么说呢,一般吧,不算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就像大家说唱戏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大家只知道老师每天上很少的几节课,却不知为这几节课付出多少精力准备的,更不知道课后怎样辅导批改检查的!大家只知道老师每年放两个假,节日周日不上班,不知道老师接个班三年心情紧张一口气提在嗓子眼,得等考过学送出毕业班,成绩好了才松了这口气!成绩不好泄气!不知道老师起早贪黑也很辛苦!再说了,现在当老师难呀!课堂上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扰乱课堂秩序你说管不管?不管无法上课,管吧得罪了学生那还了得,也许学生跳楼,或许叫家长来打老师,还有可能杀老师!若有学生不好好学习,不认真完成作业,你说管不管,不管成绩上不去,学校领导批评,家长不满意,学生认为你教书不行!管吧又是一个得罪!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