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 , 他的诗因为多描写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辅助资料,因此被人们称为“诗史” 。
李白和杜甫,可以说是唐诗史上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两人并举,一个后世之人誉为诗仙,一个被后世之人誉为诗圣 。诗仙李白 , 以及诗圣杜甫,都是盛唐时期的人物,杜甫稍晚,他比李白小了十一岁 。正是这短短的十一年 , 让两个人的诗歌创作,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 。李白走的是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诗歌雄浑壮丽,天马行空,飘逸洒脱之至;杜甫则走的是现实主义风格,他的诗歌古朴苍然,忧国忧民 , 情真意切之极 。
【哪位诗人的作品被誉为诗史,哪个诗人的诗有诗史】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过得很悲催 。
两次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 , 两次落第 。他爷爷是大名鼎鼎的杜审言老先生,但是混到了杜甫这一辈,家道中落,加上朝廷奸官当道,杜甫连个进士都没捞着 。一直到了他四十岁的这一年冬天,写了一篇《大礼赋》的文章,才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分配了个候补官员的名额,等候朝廷安排 。四年之后,得到一个校尉的芝麻绿豆官,杜甫看不上 , 拒辞不受 。
杜甫年轻时候,他爹是兖州司马 , 过得生活其实和李白差不多 , 就是游历名山大川,结交有识之士 。从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杜甫一直在路上,三十二岁的时候,杜甫遇见了李白 。杜甫一辈子可以说是李白的粉丝:“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这些 , 都是杜甫写个李白的诗,但是李白,几乎没有提过杜甫 。
杜甫的后半生,可谓江河日下,怎一个“惨”字了得 。就在他四十四岁的时候,有一次从长安回到家里,还没进门就听到了家里人的哭声 , 原来他的小儿子,活活饿死了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发生了“安史之乱” , 杜甫在北上投奔太子唐肃宗的路上被叛军俘虏 。后来冒险逃脱,到了唐肃宗军营,被封为左拾遗,这一年 , 杜甫四十五岁,终于圆了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梦想 。
但是杜甫的生活 , 并没有因此而好起来 。
两年后,杜甫辗转来到四川投奔老朋友严武,充任幕府 。在四川成都盖了一座草堂 , 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 。杜甫眼看着就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寄人篱下,弱妻幼子 , 跟着他有时候连一顿像样的饱饭都吃不上 。这期间杜甫写了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怎一个惨字了得 。
晚年杜甫诗风大变,穷困潦倒却不忘民间疾苦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往日盛唐的恢宏气象,已经化为战乱后的萧条破败 。杜甫的诗歌创作,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开始落笔于自己在颠沛流离中所看到的社会现实,创造出一些列反应当时社会现状的诗歌 。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 。集中反应了杜甫亲眼所见,底层人民在乱世漂离和酷吏压迫之下水深火热的生活,杜甫既同情又无奈,他只能用他的笔他的诗 , 真实地记录下这些惨无人道的场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子孙阵亡?。?焉用身独完 。”“嫁女与征夫 , 不如弃路旁 。”杜甫晚年的诗歌,怎一个惨子了得,他的所见所闻,以及自身经历的生活 , 都是在刻画着那个艰难的世道,活着有多么不容易 。
晚年的杜甫,生活愈加悲惨,穷得连酒都喝不起 。“酒债寻常处处有,朝回日日典春衣 。”严武死后,连个投奔的朋友都没有了 。杜甫从成都,一路辗转流离,居无定所 。他的诗歌已臻化境,所写更多地感慨自身际遇,感叹世情多艰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可惜 , 这只是杜甫的一个梦想了 。
杜甫始终不忘忧国忧民,即使自己已经活得够悲催 。他诗歌内容丰富,取材广泛,而且多数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当时底层人民真实的生活,具有标志性的时代色彩,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的变迁和衰落,因此被称为“诗史” 。
五十九岁 , 杜甫溘然长逝,一代诗圣,就此走完了他艰难而又伟大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