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宁乡从上世纪30年代起先后出土了一大批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绝大多数与殷墟出土的青铜器特征一致,被称为“宁乡青铜器群” 。四羊方尊是“宁乡青铜器群”的代表,也是宁乡出土最早的青铜器也是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 , 重34.5公斤,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 。
【四羊方尊到底是出自哪里?有哪些细节描写】
四羊方尊的发现、入馆、修复经历了半世离奇,“命运”充满坎坷:
四羊方尊在地下沉睡了3000多年,一直无人知晓 。而让它重现人间的 , 却是宁乡县黄材镇龙泉村两位普普通通的农民—— — 姜景舒、姜景桥 。1938年4月的一天,湖南宁乡县黄材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 姜景舒两兄弟挖土种红薯时 , 发现了这个满身泥土的“宝贝” 。
兄弟俩如获至宝,不停地打量着这件“宝贝”,并用工具敲敲打打,不小心竟将器物的口沿敲掉了手掌心大小的一块碎片 。姜景舒把它抱回家后,用杆称称了重量,大约34.5公斤 。
姜景舒挖到宝贝的消息很快就在镇上传开了 。当时,黄材镇万利山货号的老板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他当即开出了400大洋的价钱要购买这件后来被称为“四羊方尊”的稀世珍宝 。那时的姜景舒还只有17岁,生活在一个有10多口人的大家庭里,家里就靠爷爷做豆腐、父亲做短工的微薄收入度日,听说这件东西能卖个好价钱,也就只能忍痛割爱了,毕竟在当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经过当地保长、甲长和乡绅的层层盘剥后 , 400大洋最后到姜景舒手上就只剩下248块了 。但姜景舒在出手时有意识地留下了那块碎片 , 以作纪念 。
随后,四羊方尊很快被转手到了长沙 。当时的长沙,因文物盗掘走私现象严重,所以政府部门对出土文物走私现象的查处十分严厉 。四羊方尊出土的消息很快被长沙县政府得知,为防止奸商贪利将国宝卖给外国人,立即派警员前去古玩市场查处此事,并将四羊方尊没收 , 交到了湖南省政府,先放在了时任湖南省主席张治中的办公室里,后又送到了湖南省银行保管 。
1938年11月,日寇进逼长沙,国民党湖南省政府和省银行均迁往沅陵 。四羊方尊就在这不久后的日军空袭中,被炸碎成了20多块 。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十几年无人问津 。
1938年四羊方尊出土、截获的消息,曾轰动三湘 。其时,周恩来、叶剑英等人都在长沙 。新中国成立后,一向关心文物的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了这件事,并于1952年责成文化部派专人追查在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的下落 。后经多方查询,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终于在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的仓库中 , 找到了这件已经破成了20多块碎片的“宝贝” , 所幸碎片都还在 。得知这一信息后,经文化部指示,相关部门迅速通过专家会诊、攻关 。最后,修复四羊方尊的重任落在了国内文物修复大家张欣如身上 。张欣如上世纪30年代便在河南省开封市的“倾古斋”学习古玩修复,为了尽量复原方尊表面的花纹,张欣如每次都要十分小心地清洗碎片,然后用烙铁进行焊接 。“方尊有30多公斤,很重,我有时要把方尊放在腿上,一手扶着,一手焊接 , 花纹很细,一点都疏忽不得 。方尊的底盘碎得厉害,费了不少功夫 。”后来,采访人员采访张如欣时,一问起修复四羊方尊,他都是津津乐道 , 如数家珍 。
两个多月后,四羊方尊终于修复成功,再次展现出3000年前这一国宝重器的瑰丽身影 。四羊方尊修复后,开始放在省文管会,1956年,文管会将四羊方尊移交省博物馆,一直放省博物馆的库房,从没有展出过 。1959年国庆10周年时,四羊方尊调往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以后就一直留藏在该馆 。这就是今天我们在国家博物馆看到的四羊方尊 。后来 , 四羊方尊作为全国排名第三的十大传世国宝曾多次出国展览,。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因为有碎片一直为农民姜景舒收藏着,所以,尊的口缘部分始终有一个缺口 。这一块碎片又是怎么发现的呢 , 时间还得回到1963年 。一天,湖南省博物馆的高至喜在宁乡调查遗散文物时,不仅发现了四羊方尊背后的文化遗址—— — 炭河里遗址,而且知道了姜景舒手中还留有一块四羊方尊的残片 。1963 年高先生发现四羊方尊残片后,当即出价 15 块钱向姜景舒购买,但姜不肯出卖 。无奈之下,高先生只好找到宁乡县文物管理所请求协助 。县文管所派出与姜家有远亲关系的工作人员周佑其落实此事 。周佑其历时将近十四年,经过无数次软磨硬泡,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说服了姜景舒 。1977 年 4 月,姜景舒将残片捐献给了国家 。因行政区划变化,当时姜景舒所在地系月山公社龙泉大队,其子姜运枚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 。姜运枚思想进步,为做通父亲的工作没少出力 。而残片从四羊方尊出土至捐献国家,由姜景舒保存了三十九年之久,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 。
姜景舒保存的四羊方尊残片并非一块,而是两块 。周佑其带走残片时开出了一张《收条》,上写“收条:今收到月山公社龙泉大队茶园生产队姜绵书同志古铜两块(四羊尊之部分),新秤 7. 5 分正 。所领是实 。经手人周佑其,1977. 4. 17条” , 并盖有“周佑其印”(图二) 。其中“姜绵书”即“姜景舒”,重量单位“分”系宁乡口语,意指“两”,“ 7. 5 分”就是“7. 5 两” 。据姜运枚说,当时周佑其承诺由国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所以在收条上又注“(请带条取款)”,但姜家一直没有领取这笔补偿,将这张《收条》作为一件国宝历史的见证而紧紧珍藏 。1997 年姜景舒逝世后 , 依然如此 。直到 2013 年8 月,湖南省博物馆将《收条》从姜家收走并予以收藏,向姜运枚正式颁发了关于四羊方尊残片的《捐赠证书》 。
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拍砖……….
四羊方尊被认为是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伟大的作品,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 , 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羊是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一,为先人提供肉食,并在祭祀礼仪中作为用量很大的祭品 。羊羊“跪乳”的习性和外柔内刚的驯良个性为人们喜爱,被赋予孝顺,古有“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之句 。为商晚期青铜铸的贮酒器 。
四羊方尊造型雄奇,肩、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在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 。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 。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肩上饰四条高浮雕式盘龙,羊前身饰长冠鸟纹,圈足饰 夔龙纹 。方尊边角及各面中心线,均置耸起的扉棱,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 。
此器采用了 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将器用与动物造型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并擅于把握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之间的处理,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出土器物的湖南洞庭湖周围地区在商代是三苗活动区,在此地发现造型与中原近似的铜尊,表明商文化的影响已远及长江以南的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