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件”,也称“三转一响”,“三转”是指自行车、缝纫机、三五牌座钟 , “一响”是指收音机 。
自行车,三转之一
自行车是那时候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那时候的自行车一般价钱是在150元左右,“加重”自行车还能贵一些 。人们不吃不喝需要3–5个月的工资才能买一辆,所以自行车并不是家家都有 。
那时候的家里拥有一辆自行车,比现在家里有一辆小轿都“瞻仰” 。有自行车的家庭,上下班,出去办个事都非常方便,基本上都不乘公交车了,骑出去心里也美滋滋的 。
工厂里有占地面积很大的自行车棚 , 闹市区还有专门停放自行车的场所,每一个“看车点”都有带着袖标的 “看车老头” 。
那时候最流行的自行车是“永久”、“飞鸽”、“红旗”等,而东北人则偏爱载重型的“大国防” 。
现在家里买了车 , 初期都是爱护备至,又是打蜡,又是装甲的 。那时候对新买的自行车也是一样,新自行车买回来后,生怕碰掉了漆,人们用红蓝塑料带将自行车的三角主梁缠得花花绿绿,既漂亮,又引人入目,又保护车漆 , 一举多得 。人们在家里闲暇的时候,主要工作就是在不断地擦自行车 。
缝纫机,三转之二
那时候,家里有缝纫机比较少,因为缝纫机比自行车贵很多,大多数的家庭还买不起 。但是,因为那时候讲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家里的针线活很多 , 因此很多人家咬牙也要攒钱买一台缝纫机 。那时候缝纫机品牌很多,不过人们买缝纫机,大多数的都喜欢买“小蜜蜂”、“上海”、“标准”、“无敌” 等大品牌 。
家里有了缝纫机,孩子做个衣服、缝缝补补等活计再也不用发愁了,很多人家如果有了缝补“大活”,比如给孩子做衣服,做个鞋垫等,都会到关系不错的有缝纫机的亲戚朋友家去做 。
“三五”牌座钟,三转之三
【改革开放后的四大件各指什么,改革开放初期的三大件是哪三件】
现在,各种式样的电子钟琳琅满目,但是在6、70年代 , 钟表也不是每家都有,买一台“三五”牌座钟需要180元,普通工人得半年的工资才能买到一台,而且还要凭票 。
这种座钟 , 因为是上海第一个制造 , 再加上上海产品又是高质量的代名词 , 所以,“三五”牌座钟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非常高 。虽然后期各地陆续产生了很多类似的座钟,但是人们仍然认为还是“三五”牌的质量最好 。
人们串门,看到谁家的桌子上摆着一台“三五”牌座钟,都会羡慕不已 , 啧啧称赞 。
收音机,一响
如果说“三转”很多人家都有,但是“一响”的收音机有的人家却很少 。一方面买一台收音机至少也要一百三四十元的巨款,另一方面,收音机不如“三转”在家庭中更实用 。
但是在当时业余娱乐活动较少的年代,有收音机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欢乐 。
人们通过收音机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知道了很多国家和世界大事,认识了齐越、夏青、葛兰等优秀播音员;通过收音机,认识了袁阔成、董祥民、刘兰芳等评书名家;人们认识了很多男高音、女高音歌唱家 。在当时“听”电影、听戏剧、听音乐、学知识都离不开收音机 。像我们小时候,就是伴随着收音机里的《少年儿童节目》长大 。
现在女孩结婚 , 很多都会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有存款,那时候女孩找对象,要求的就是“三转一响”,没有这些东西 , 再好的男孩也很难找到对象 。
不过,“三转一响”也在不断地变化,后来,“三转一响”变成了“三转一响一咔嚓”,“一响”变成电视机 , 而增加的“一咔嚓”是指照相机,说明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也提高了 。也有些地方把“三转”里的自行车,升级到摩托车 。“三五”座钟也变成了手表 , 这个要求就更高了 。
那时候,除了“三转一响”之外,还有“三十六条腿”的讲究,所谓的“三十六条腿”,是指五斗橱、餐桌、四把椅子、书桌、大衣柜、床,合起来一共36条腿 。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是上不封顶 。现在,智能家电已经是家庭标配,过去的“三转一响”也只能在旧物市场上去寻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