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蛇莓 , 又叫蛇果,蛇泡草,每个地方的叫法不太一样,但多半与蛇有关 。
蛇莓在全国到处都是,多生长于山坡 , 草地,路旁 。蛇莓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蛇的食物,所以很多人认为是一种毒物 , 但是“蛇吃蛇莓”这种说法并没有被证实,不过这种美丽果实的确是很多小昆虫的食物 。科学也证实蛇莓有极微小的毒性,不过人们在研究蛇莓毒性的同时也发现蛇莓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

园林价值:
蛇莓是优良的花卉 , 春季赏花、夏季观果 。蛇莓植株低矮,枝叶茂密,具有春季返青早、耐阴、绿色期长等特点 。现在很多城市街道绿化景观都在它铺植地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绿化景观植被 。

药用价值:
蛇莓植物全草入药 , 有清热凉血,消肿解毒的功效 。常用来治疗咳嗽 , 吐血,咽喉肿痛 , 痢疾 , 痈肿,疔疮 , 蛇虫咬伤,汤火伤等病症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 。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

几种常见小验方:
1、口中生疮:蛇莓自然汁,捣绞一斗,煎取五升,稍稍饮之 。(《伤寒类要》)
2、治伤暑、感冒:干蛇莓25-40克,酌加水煎,日服二次 。(《福建民间草药》)
3、治咽喉肿痛:鲜蛇莓草炖汤内服及漱口 。(《闽东本草》)
4、治痢疾:鲜蛇莓全草50克,水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
5、治蛇头疔,乳痈,背疮,疔疮:鲜蛇莓草 , 捣烂,加蜜敷患处 。初起未化脓者 , 加蒲公英50克,共杵烂,绞汁一杯,调黄酒100克炖撮,渣敷患处 。(《闽东本草》)
6、治脓疱疮:蛇泡草炖肉吃,并捣烂外敷 。(《贵阳民间药草》)
7、治跌打损伤:鲜蛇莓捣烂 , 甜酒少许,共炒热外敷 。(《江西草药》)
8、治蛇咬伤,毒虫咬伤:鲜蛇莓草,捣烂敷患处 。(《江西民间草药》)
9、治小面积烧伤:鲜蛇莓捣烂外敷 。如创面有脓,加鲜犁头草;无脓 , 加冰片少许 。(《江西草药》)
10、治癌肿、疔疮:蛇莓15~50克,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

现代药理实验人们发现蛇莓有如下作用:
1、抗癌作用:
蛇莓水提取物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和DNA合成两条途径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显示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
2、增强免疫功能:
蛇莓流浸膏可显著升高小鼠腹腔巨噬机能 , 表现为让巨噬细胞胞体显著增大 。
3、抗菌作用:
蛇莓分离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痢疾杆菌的生长呈抑制阳性,对对白喉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
4、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其流浸膏对麻醉狗或兔有短暂的降压作用,并与剂量相关 。对心脏收缩(狗)和心率(豚鼠)有抑制作用,并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 。
野荔枝是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泸溪、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可清热解毒;收敛止血 。
野荔枝
正文
【这是什么果子,这是什么果子看着很诱人能吃吗】
野荔枝
(《红河中草药》)
异名
尖叶四照花 。
为山茱萸科植物狭叶四照花的花及叶 。
植物形态
狭叶四照花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 。枝细瘦 , 嫩时疏生黄色细毛 。单叶对生,革质;叶片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 , 长7~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 , 全缘,上面嫩时被柔毛,后脱落 , 下面密被紧贴白柔毛,侧脉3~4对;叶柄嫩时被毛 。头状花序近球形;总苞片4枚,白色,卵形,长2.5~3.5厘米,宽1~2.2厘米;花萼筒状,4裂,被粗毛;花瓣4,黄色;雄蕊4;子房下位 。核果多数 , 集成肉质球形的聚合果,红紫色 。
生于半山坡林中 。分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
性味
涩 , 平 。
功用主治
收敛止血 。
选方
①治外伤出血:鲜野荔枝叶捣敷,或干叶及花研末外敷 。
②治痢疾:干野荔枝花、叶三至五钱,水煎服 。
③治骨折:鲜野荔枝花、叶配藤子杜仲、大接骨丹等,捣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