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杜甫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杜甫传世之作多达1400余首,其诗作实现了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其诗如后人所评论的那样:“艺术性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他的诗能使读者‘知其人’、‘论其世’,起着‘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 可以怨’的作用 。” 其诗吸引了众多诗词爱好者的研究和评论,比如唐元稹曾评价其诗作:“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 , 杂徐庾之流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苏东坡说:“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 。”明杜诗研究专家卢世榷美誉杜甫流寓云安时撰写的《十二月一日三首》为“七律之神境”;清浦起龙说:“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 , 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 。”而在1960年,开国元勋陈毅在其诗《吾读》也说“喜其题材备”,而叶剑英元帅则在《成都草堂》里说:“杜凌笔落伤豺虎”;后人有称杜甫《秋兴八首》是“声韵雅畅,词采高华 , 气象冠冕,真足虎视词坛,独步一世”的“力抗九鼎 , 勇夺三军”的名作;对于杜诗赞美之词不胜枚举,有人用诗、有人用文 , 有人抄录、有人借用,后人称其为“诗圣”当无虚夸耳 。

其次,杜甫是位失志不移的爱国诗人 。爱国是时代之呼唤,是国家、社会之要求 , 但作一个爱国的人确实有些难度,当一个失志不移、屡次遭受变迁的爱国之人则更加难,但杜甫用它的实际行动和真诚话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表里如一,责任感强的爱国形象 。他曾经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地要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出力,他曾经无忧无虑地准备着仕途生涯,但他的人生充满了诸多无奈,英雄报国无门、朝廷衰败,安史之乱爆发,个人穷困潦倒 , 流落饥寒 , 终生不用,满腔热情、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他曾经“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曾经遐思着“何当击凡鸟,毛血撒平芜”,“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但是后来仕途不济 , 国家衰败,他想着“欲陈济世策”,仍“尚想趋朝廷,毫发裨社稷” , “时危思报主 , 衰谢不能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这种不顾个人兴衰、荣辱,一心报国的思想值得钦佩,这种致君尧舜的儒家思想和人生观在他的世界观中是居于主流地位的,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往西蜀,唐肃宗灵武继位后,杜甫又赶往灵武,结果途中被叛军抓捕,在长安期间又写下了《悲青坂》、《春望》等诗 。后又冒着生命危险逃离了长安 , 逃往肃宗所在地凤翔 , 晚年的杜甫仍不忘国家发展,仍以国家的灾难为念,“战血流依旧 , 军声动至今”,想必在他心里对分离祖国的战争该是多么的愤恨,对那阵阵号角该是多么的无奈 。对其爱国思想和诗文风格,陈毅元帅曾在《吾读》里面说:“吾读杜甫诗 , 喜其体裁备 。干戈离乱中,忧国忧民泪 。” , 这当是一代元勋热爱杜诗,喜欢杜甫的原因,由此也可揣测出开国元勋毛泽东、朱德、叶剑英等喜欢杜甫之诗,参观杜甫草堂 , 敬佩杜甫爱国思绪之端倪 。

再次,我个人认为杜甫还是位历经磨难仍不折不挠的坚强汉子 。在事业上苏轼曾说杜甫“流落饥寒 , 终生不用”,而杜甫也在诗中提到了其生活上的窘境:“艰难昧生理,迢递来三蜀”,“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入门闻号啕 , 幼子饥已卒”等,饭菜、住所均不能自给,生活环境恶劣,有时一与故人不联系,便无饭食,孩子脸色都会因饥饿而改变,甚至遇到人生之悲,孩子因生活窘迫而夭折 。在仕途上也一生不达,屡遭贬斥,且仕途正好时因成都节度使严武等的保举和推荐 , 后来严武死后,其失去了庇护伞,仕途遇到了滑铁卢 。也许因为杜甫事业和生活的双重艰难,杜甫人生中也有一些消极和愤慨甚至自责和苦涩的成分 。他揭露社会现实:“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写诗寄托哀思和苦恼:“眼见客愁愁不醒 , 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叫莺语太丁宁 。” ,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他也自责:“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他也寄情于酒:“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缪如蜜甜 。”,道出“莫思身外无穷事 , 且尽生前有限杯”,身外事情凄凉而不堪回首,无穷无尽 , 但杯中酒是有限的,来日苦短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似自言自语,举杯而饮;又似捶胸顿足,慨然长叹 , 大吼一声:“儒术与我何有哉?孔丘盗拓俱尘埃!” 。
但无论怎样 , 酒醒时分,镇静之余,他从来都没有去抱怨什么、后悔什么 , 他还是那么自信、那么爱国、那么地才华横溢,他坚持了下来,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在那只陈旧的小船上 , 诗人还在担心着保卫边疆的士兵 , 久难停息的战争号角 , 他是一个不折不挠的铁汉子!
杜甫,一个历经磨难仍不折不挠的汉子;一个才华横溢且矢志不移的著名爱国诗人!
杜甫,字”子美”字号”少林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称之为”杜工部”杜甫的一生仕途坎坷,战乱流离,但仍然心系苍生 。杜甫胸怀国事,创作了巜春望》《北征》《三吏》《三别》共一千五百多首诗歌,都保留了下来,大多收到《杜工部集》里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作于公元763年 , 因为在762年的冬天 , 唐军在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杜甫幻想着将来在美好的和平岁月里放声歌唱,还必须纵情饮酒,明媚的春天正好与杜甫作伴一同回到故乡 , 于是写了[剑外忽传收蓟北 ,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美好诗句 。

杜甫的一首七律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江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用”风急”、”猿啸”、”鸟飞”丶”落木”,伴以滚滚长江 , 最后一声叹息,读来有如一气呵成 。

【杜甫的诗有哪些句 杜甫的诗有哪些】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 。反映了同代人们热爱国家 , 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