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 terra-cotta figures; 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
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 , 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 , 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 。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 。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 。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 。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 。它还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呢!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 。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 , 除北面开两门外 , 其余三面各开一门 。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 。陵冢位置在陵园南部 。
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 。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 , 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 。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 , 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 , 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 , 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 , 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
【兵马俑怎么来的简介 兵马俑怎么来的】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 。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 , 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 , 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 , 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 , 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 。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 , 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 。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 , 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 。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 , 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 , 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 , 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 。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 。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 。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 , 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 。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 , 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 。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 , 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 。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 , 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 。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 。每列8乘,共有8列 。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 。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 , 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 , 共分3列 。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 , 一手作拉弓状 。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
第四单元 , 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 。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 。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 。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 。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 , 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
四号坑有坑无俑 , 只有回填的泥土 。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 , 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 。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 , 偶落钩连,折曲相对 。”《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 。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 。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 。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 。秦始皇死后 , 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 。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 。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 , 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987年 ,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 。2007年5月8日,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兵马俑共计8000余件 , 规模十分宏大 。





兵马俑并未在史籍上有所记载,故未被人知 , 也因此历经二千余年而能保存原貌 。1974年3月29日陕西大旱,临潼县村民杨志发在挖井打水时意外发现兵马俑碎片,当时村民称这些陶塑为瓦爷 。
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着、武器的颜色还十分鲜艳,非常好看,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在考古学家挖出土时,受空气氧化影响 , 数分钟内即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一般大众印象中的陶土色 。
1976年-1978年,考古队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人员,各项发掘工作全面开展 。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
扩展资料
部分兵马俑介绍:
1、武士俑
即普通士兵,平均身高约1.8米 。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多,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 。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 。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 。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
2、军吏俑
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 。从外形上看 , 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下级军吏在兵阵中 , 以口令指挥阵势 。
